特價

親愛的孔子老師 

NT$350NT$277save21%

已售完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回到春秋當孔子學生!

以子貢現身說法、跨越時空的小說,帶讀者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

追隨孔子求學與周遊列國,用最輕鬆的方式,近距離看到最不一樣的孔子!

 

這是一本最好看的孔子故事,

也是最實用的孔子智慧!

子貢是孔門中跟隨孔子最久,情感最深的弟子,

他口才好,善經商,是著名外交家,還被尊為儒商的始祖。

他具備現代個性和管理能力,感受和思考與當代讀者在心理上最親近,

從他眼中,也最能看到不一樣的孔子。

 

本書作者即「化身」孔子的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貢,

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紀錄跟同學們向孔子求學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生動的文筆及故事安排,讓孔子好像真實地近在我們眼前,

諄諄告訴我們該如何修身、求學、處世以及治國,

你會發現,孔子的人生智慧,即使在今天仍然能讓我們受用無窮。

 

本書推倒了孔子跟我們之間的高牆,

透過子貢這位傑出弟子,替現代讀者向孔子學習並提問,

領略成功、幸福、處世、管理等全方位的儒家智慧!

 

為了撰寫本書,作者蒐集了諸多記載孔子語錄和事蹟的典籍,

把原本簡短枯澀的文句,按照事件的年代順序,

鋪演出一則則時序連貫、圍繞在孔子與弟子之間所發生的有趣故事,例如:

曾參耕農時一個不小心鏟斷了秧苗,被父親曾點狠狠打了一頓,竟昏厥過去。

曾參甦醒後,怕父親擔心,還彈琴唱歌表示身體無恙。

沒想到孔子老師聽說了竟大為生氣,罰曾參站在門外不准進門……

魯國國君宣布:誰能贖回在其他國家當奴隸的魯國人,

不僅可以從國庫領回贖金,還另外有賞。

經濟富裕的子貢自費贖回了十幾個在衛國在當奴僕的魯國人,而且沒有去官府領賞。

不料子貢的義行卻讓孔子大不以為然……

孔子帶學生去國境考察時,孔子的馬偷吃了田裡的莊稼,被農夫扣了下來。

老師派口才最好的子貢去交涉,但農夫根本不買賬。

結果孔子再派馬夫去交涉,他竟然很快把馬領回來了!

子貢尷尬又滿腹懷疑:難道學問一點都不實用?幸好孔子老師及時給了智慧的答案……

除此之外,作者還特別把自古以來對孔子諸多的誤解一一澄清,

例如儒家最常被批評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迂腐的政治主張,或是盲目的孝道,

作者也都參考了大量的典籍後,重新還原孔子的原意,

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進步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的孔子。

每則故事附古文原典欣賞,可對照故事延伸閱讀及學習

 

名家推薦:

● 孔祥林(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研究院副院長)
「深入淺出,把握正確,普及推廣,功德無量」

● 張宗子(美國著名東方文化學者,原《僑報》副總編、原《美洲時報》總編)
「一種新的嘗試,不僅在內容,也在形式……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

●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目錄

第一章  不一樣的孔子老師

一、千萬別當書呆子

二、動機好,未必結果好

三、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二章  死知識,活智慧

一、輕率一時,可能錯過一生

二.知識重要,智慧更重要

三.教化比拳頭更有力

四、兩手都得抓,兩手都得硬

第三章  漂泊的命運,安然的心

一、聖人難敵「美人計」

二、忍辱才能負重

三、笑是化解困境的最好手段

四、做一隻偉大的「喪家犬」

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四章  越能讀懂人性,越能擁抱成功

一、千萬別碰人性的「雷區」

二、身正也怕影子斜

三、標準要高,姿態要低

四、人性=神性+魔性

第五章  善學,你也可以成「天才」

一、「天才」不是天生之才

二、高效學習的四大訣竅

三、人人是可學的老師,處處是可學的良機

四.學其形,更要得其魂

五、會讀書,更要會辦事

第六章  「政」,首先是「正」

一、先吃黍,還是先吃桃?

二、要治理他人,先治理好自己

三、誰比老虎更可怕

四、讓「仁」插上「智」的翅膀

第七章  讓你的生命詩意起來

一、思無邪:生命最好的狀態

二、學會惜緣,就是學會珍惜陽光

三、天邊星斗美,路邊野花香

四、在野菜中吃出天堂

五、把心修成那輪明月

第八章  《易經》:人人能掌握的最高智慧

一、洞悉進退就是聖人之道

二、惟一不變的是變化

三、乾卦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四、坤卦智慧: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五、最吉祥的卦: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第九章  中庸:一等高明的處世藝術

一、盡孝過頭也是愚

二、薄葬高徒也正常

三、欹器與過猶不及

四、君子不器,智慧如水

第十章  「人」字能夠寫多大

一、感悟死亡,才能更好認識生命

二、讓老師的形象真實還原

三、避免誤解老師的四大要點

四、讓有限的生命無限延伸

推薦序
還原一個真孔子
張宗子
(美國著名東方文化學者,原《僑報》副總編、原《美洲時報》總編)

李零說,「近百年來,尊孔批孔,互為因果,互為表裡,經常翻烙餅。」李零教授沒有提到——相信他不屑提到的是——在當下的「孔子熱」中,更多的是那些戴著各種花冠的偽專家,或打著孔子的旗號,以年老為胡說的本錢,兜售他那點江湖世故;或以學者的面目出現,信口雌黃,美其名曰弘揚傳統文化。這樣的尊,無異於對孔子肆無忌憚的糟踏,欺人欺世,連帶連祖宗也欺了。從這些人筆下,我們若還要指望讀到一個「活孔子,真孔子」,豈不是癡人說夢?

在這樣一個處在文化浩劫長長的陰影中,經典的普及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急迫和重要。越是「熱」,越是一窩蜂的鬧騰,越是需要一些真正有益的東西,它不一定本身即是一座高峰,但它至少能夠引導人們走上一條踏實的路,提供一種可能性。

吳甘霖的《親愛的孔子老師》出版,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探索。他作此書的命意,他在自序裡說得很清楚,以當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塑造孔子的形象,展示孔子的智慧。首先,他是貼近孔子來寫,消除時間和罩在孔子身上的神聖光環造成的距離;其次,他不要枯燥的說理,而「以故事說話的方式來表述」。寓思想於生活事件,按照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的說法,正是中國式敘事的一大特色:司馬遷的史傳文學,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別人也說:「太史公之書,以著述為議論。」吳甘霖古典文學功底深厚,他除了二十年演講著書培訓人才的經驗,自然也不會忘記太史公的典範,於是,就有了這本以子貢為敘述者,關於孔子的思想和智慧的小說。

為什麼選擇子貢為敘述者?吳甘霖說,理由有兩點:第一,子貢是跟隨孔子最久,感情最深,因此也是交流最多的人(《論語》一書中,子貢出現三十八次,僅次於子路的四十二次,再其次是顏回和子夏,各有二十一次);第二,吳甘霖特別強調,子貢是孔門弟子中「最有現代個性和追求」的人物,他口才好,善經商,是「著名外交家,還是儒商的始祖」,「這些都與當代讀者在心理上有最大的親近性,他所感受和思考的問題,與當代人可能更為接近。」

《論語》的人物,我也是最喜歡子貢的。吳甘霖的選擇,「於我心有戚戚焉」。子貢聰明,雖然書裡我們聽到孔子屢屢稱讚顏回,但在具體的事例中,顏回除了古板認真,就是安貧樂道。子貢善言辭,通世故,懂經濟,又能外交,智圓行方,大節無虧。吳甘霖在書中說,做人不能圓滑,一定要圓通,會讀書,更要會辦事,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加,更是智慧的提高,這些讚語,子貢當之無愧。而我讀《論語》,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卻是其他學生為孔子守墓三年,獨有子貢,守了六年。一個如此通達,能在社會各個領域叱吒風雲的人,同時如此重感情,放眼古今,實在難得。吳甘霖在《親愛的孔子老師》第十章,著力寫孔子死後子貢的追憶和懷念,主題從修齊治平的大道理轉到詩意濃郁的感悟死亡,認識生命,將追求個人完善和促進社會完善、將心靈之樂和為天下而憂完美地統一起來。這正是我們讀《論語》,從「子曰學而時習之」讀起,讀到第十九章子貢讚揚孔子的最後四節時,心中油然生起的溫暖之感。

解,曲解,關公戰秦瓊式的戲說,固然不足道。但既是小說,拘於原典而不能作合理的發揮和引申,那是魯儒死章句的路子,也為人所不取。《論語》多為短章,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其中的微言大義,不是只從字面上死摳能夠闡發出來的,必須熟悉原典,熟悉孔子的思想體系,熟悉他的時代,掌握盡可能多的材料,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以原文互證,才能探驪得珠,真正理解孔子。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三十而立,何謂立?孔子在另外的地方自己說了,不知禮,無以立。可見所謂立,就是知禮,知禮才能立於世上。這樣我們就知道,立,既不是「壯而有室」,更不是賺足了錢,當了官,才稱得上成家立業。吳甘霖在融貫孔子的言論和思想方面,下了功夫,《親愛的孔子老師》構思三年,再以兩年時間八易其稿,以活潑的語言寫出,深入淺出,竹筏渡人,其中頗有見其匠心之處。

譬如人們熟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漢儒據此提出「三綱五常」,更被後世的政治妄人曲解為血淋淋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借用這句當時的成語,一方面,他強調社會的等級,因為等級就是秩序,另一方面,吳甘霖在書中有令人會心的解釋:國君,臣子,父母,子女,各盡其責,各守其位,各自遵守各自的道德規範,這樣,國才像國,家才像家。換句話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要明,臣要賢,夫要慈,子要孝,這樣,基本的社會道德就立定了。

孔子讀易,《論語》中有明言,然而還是有人就此問題死纏亂打。吳甘霖知道,在孔子一生中,周易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所以他專闢一章,把一些我們熟知的故事和周易聯繫起來,而集中體現孔子身上最寶貴的察變化、知進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始終謙虛為懷的思想。

早在一九八七年,八十高齡的日本名作家井上靖,就寫了長篇小說《孔子》。將《論語》的零散材料串聯為小說,需要一種巧妙的結構方式。當時的井上先生苦心孤詣,虛構了一個名叫「蔫薑」(老生薑)的人物,在孔子死後幾十年,組織研究會,搜集和交流關於孔子言行的資料。小說正是通過蔫薑的演講來展開的。這和吳甘霖借助子貢的回憶,實有同妙。但吳甘霖不取虛構,逕用子貢,來得更輕易,也更自然。

《親愛的孔子老師》取材不限於《論語》,而及於《孔子家語》和《史記》等書,這是對《論語》的很好補充。《孔子家語》這些書,過去定為偽書,研究孔子的人不敢用,近年來拜出土簡帛之賜,使人相信其中的很多材料應有所本。盲目「疑古」造成的冤假錯案,很多可以平反了。

吳甘霖著書二十年,一貫主張用最輕鬆的方式,學最有用的智慧,鮮活淺易的同時不流於輕薄,更不會如某些人那樣,一味曲意逢迎市場。《親愛的孔子老師》既是他一貫風格的延續,又是一種新的嘗試,不僅在內容,也在形式。由衷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能在心中「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並且知道,孔子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二○○九年五月三日於美國紐約

 

台灣版序
以智慧統率知識
吳甘霖

數年前,大陸一份因為重視人文精神而擁有數百萬發行量的《讀者》雜誌,刊登了我一篇文章「用智慧統率知識——二十一世紀的智慧宣言」,探討的是知識與智慧的關係。現在,當我所著的《親愛的孔子老師》臺灣版上市時,我不由又想起了這個一直使我高度重視並長久思考的話題。

作為一個畢業於重點大學的知識份子,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的理念「知識就是力量」,作為自己座右銘。但在畢業後,我卻經歷過一段難以適應社會的迷茫、掙扎過程,與此同時,放眼世界許多地方,我發現有不少大學畢業生在走入社會後,也遭遇過類似我這樣的情況,甚至有更嚴重的問題。於是,我對「知識就是力量」理念,打下了三個大大的問號:

「能說『知識就是力量』嗎?是不是需要轉換,才可以變為力量?」

「是不是所有知識都能成為力量呢?知識分很多種,有的已經是知識垃圾了,它還能變為力量嗎?」

「光重視力量就夠了嗎?它可以是一種建設性的力量,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力量。當它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我們還應該去追求它嗎?」

在此基礎上,我也不由對以傳輸知識為主要特點的現代教育理念產生了懷疑,並開始在歷史的長河中和全世界範圍內,去尋找真正科學的教育理念。當我重新去閱讀孔子,而且不僅是讀《論語》,而且還讀《孔子家語》、《孔子集語》和《史記》等記錄孔子生平言行事蹟的作品時,我喜出望外。我不僅發現了一個與一般人印象中那個刻板、守舊的孔子完全不一樣的形象,而且更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種更科學也更理想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固然在傳播知識,更在於開發智慧!孔子是在開設一所真正的的智慧大學!讓每個接受教育的人,更能去面對和處理人生和社會的種種問題!

正是由於在相當程度上有這種思考,我創造了《親愛的孔子老師》一書。讀者可以發現:這個孔子是一個更親切的老師,也是一個更能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老師,尤其在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當代,還是一個不僅不過時,還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老師!

那麼,這個「親愛的孔子老師」以及他的智慧,又能怎樣幫助我們去面對各種挑戰,並處理好智慧與知識的關係呢?

我認為,起碼體現在四大方面:

第一,我們需要以孔子的「仁愛」智慧,給學習一盞指路的明燈。

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科技、經濟空前發達,但是,人類互相的爭鬥廝殺到了空前的程度。別的不說,僅僅兩次世界大戰所死亡的人數,就比二十世紀以前人類有史以來所有戰爭人數的總和還多。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的震驚和警惕。正因如此,才有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並發表宣言:「人類要在未來的世界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兩千多年前去,向中國的孔子學習智慧。」孔子智慧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只有強調「仁愛」,我們的人類才會重新找到希望。

其二,我們需要孔子的「禮讓」智慧,來實現「學會共同生活」目標並因此構建更為和諧的世界。

「學會共同生活」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其他三大支柱分別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事」。而如何「共同生活」的一大核心問題,就是如何人們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要以更和諧的方式共同生活,就必須做到互尊互愛,互謙互讓。「禮之用,和為貴」,孔子的「禮讓智慧」,不僅對處理好一般的和諧關係有用,對促進世界的和平也同樣很有價值。

第三,我們以孔子的學習智慧,去面對知識爆炸與資訊爆炸的挑戰。

在我們這個時代,面對海量的資訊和知識,如果被動地接受,就會被淹沒在其中而不自知。在當代,最值得警惕的,不是學得太少,如何不得「知識肥胖症」、「消化不良症」、以及如何避免因為不分良莠去學習導致的「知識中毒症」等。

而孔子所宣導的學習方式,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我把它們總結為「四維學習法——「學而能化(消化),學而能通(融會貫通),學而能用(應用),學而能創(創造)」。在《親愛的孔子老師》一書中,我不僅引用了很多孔子如何學習的例子,而且在其弟子顏回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參考。

第四,我們需要孔子讓知識與現實做最佳結合的智慧,走出「書呆子」的誤區。

這正是〈《親愛的孔子老師》再三強調的觀點:千萬不當「書呆子」。因為「書呆子」,總是不能將理論與現實結合,因而往往也總是事與願違。而孔子,不僅是一個「仁者」,也是一個「智者」,他不僅宣導「君子不器」等理念,而且在教育曾參、子路、子貢等弟子時,都一次又一次敲打他們的這些毛病。這一切,對我們許多生活在象牙塔裡知識份子而言,尤其具有當頭棒喝的啟迪作用。

知識重要,智慧更重要!感謝漫遊者文化,能讓我這本《親愛的孔子老師》與臺灣讀者見面。讓我們重新向親愛的孔子老師學習,用智慧統率知識,不僅讓自己生活得更加美滿,也能給他人帶來更多的希望、力量與陽光!

二○一○年一月五日於北京

 

原書序
那輪千古明月
吳甘霖

「孔子先生,您願意我這樣來重新展示您的形象嗎?」

明月當空,在靜寂的孔林,我向兩千年前的這位聖賢問了這樣一句話。

這是深秋,我先是參觀了孔廟,之後在孔林中的孔子墓前站立了許久,思考了許久。當我確定《親愛的孔子老師》的整體構思時,不禁心生此問。

我相信,以我這樣的寫法,不少當代讀者應該是能接受甚至喜愛的。但是,這毫無疑問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寫法,是否能得到這位千古聖賢本人的認可呢?

想創作一本關於孔子及其智慧的書,已經很多年。

這一方面是由於隨著時代的發展,我越來越覺得孔子的智慧,對我們的時代和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隨著對孔子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我越來越覺得他被誤讀得厲害,很有恢復孔子本來面目、讓大家全面學習他智慧的必要。

在中國歷史上,對孔子的誤讀主要有兩點:一是將他神化,二是將他妖魔化。在封建社會時期,是神化的階段;可是到了近現代尤其是「文革」時期,他被妖魔化得很厲害,甚至一度成為了要全面打倒的對象。

但是,如果我們撥開濃霧,努力從歷史中去重新尋找孔子的足跡,就會發現他和許多人心目中的孔子有很大區別。我們會發現一個渾身散發著人性光芒、並對我們有著極大幫助的孔子。這幫助,絕非來自「死的知識」,而是來自「活的智慧」。即使過了兩千多年,到了充滿多種問題與困難的當代,這些智慧也沒有過時,仍然有巨大的指導和啟示意義。

於是,我確定了以「人性」和「活的智慧」來作為表達孔子的基本格調。

之後,另外一個問題又擺到我的面前:

如何以一種當代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塑造孔子的形象,展示孔子的智慧呢?

這些年來,隨著「國學熱」的升溫,我越來越認識到,要讓傳統文化在當代重新綻放異彩,必須把握四個字:還原、激活。

「還原」就是要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本來面目;「激活」就是要激活出當代人的學習興趣與需求。這就必須與當代人需要解決的問題緊密掛鉤,並與當代人喜歡的學習方式結合。

讓孔子回到充滿人性和智慧的本來面目,這是「還原」。要找到最適合表達孔子的形式,這是「激活」。

我對此書的構思用了約三年的時間,直到我來到山東曲阜孔子的老家,在孔廟、孔林中不斷徜徉、思考,來到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地點——「子貢植廬處」,終於一下子找到了靈感。

相傳,孔子去世後,弟子們為他守墓三年,而他的得意弟子子貢,又「結廬」再為他守墓三年。他還從衛國移來檜樹苗植於墓前,日久天長,長成挺拔大樹。這一情景不僅把我的想像力一下拉到兩千多年前孔子和子弟們在一起的日子,而且也讓我得出了表現孔子的理想形式——

是啊,為什麼不能借用小說體的方式,借用這位孔子得意弟子的視角,來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智慧呢?

我覺得,這種寫法,可能帶來如下好的效果:

第一,構思新奇,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

在以往關於孔子及其他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的一種套路:找出一些孔子或前人的觀點,然後去對此進行分析和闡述。這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但是由於大多數作者都這樣來寫,往往大同小異,容易落入俗套,有的書甚至「掉書袋」和教導的痕跡太濃,便更容易受到讀者的排斥。

而我的這種寫法,也許能給讀者創造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他們不必抬頭看天,就能感受到有個最優秀的老師在自己身邊;他們也不必正襟危坐,對這位老師洗耳恭聽,就能在他春風化雨式的滋潤中,享受快速的成長。

第二,打破古人與今人之間的那堵高牆,讓讀者直接領略孔子的非凡智慧。

我們都渴求得到孔子的智慧,但是,由於年代、語言及其他方面的障礙,往往覺得孔子離我們太遙遠。而這種寫法,等於當代人借用子貢的眼睛去觀察,借用子貢的腦袋去思考,借用子貢的心靈去感受。

當我們看到子貢所遇到的生活、管理、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困惑,在孔子面前迎刃而解的時候,我們就會於不知不覺間發現古人與今人之間的那堵高牆瓦解了。因為子貢所遇到的問題,就是當代人同樣會遇到的問題。當我們學到孔子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智慧時,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擁有了解決它們的金鑰匙。

至於為什麼是借用子貢而不是其他人的視角,原因很簡單:在孔子的弟子中,他不僅是跟隨孔子最久、情感最深的弟子之一,而且根據有關記載,他是與孔子交流最多的人之一。不僅如此,還有格外重要的一點:雖然他是一個古代的學生,但他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一個最有現代個性和追求的人。他是儒商的始祖,是著名的口才大師,還是著名的外交家,曾經一出馬就改變了五國的命運,這些都與當代讀者在心理上有最大的親近性。他所感受和思考的問題,對當代人可能更為接近。

第三,與當代人遇到的問題緊密掛鉤,讓他們感到讀這本書絕對有價值。

當代人學習孔子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要以孔子的智慧來解決他們當下的問題。所以本書十章所涉及的許多問題,都是當代人在工作與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問題,通過孔子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和啟示,我們不僅得到一些具體的指點,更能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好方式,從而讓自己在遇到有關問題時,更容易迎刃而解。

第四,讓讀者在輕鬆快樂閱讀的同時得到有效的感悟。

毫無疑問,孔子是深刻的,但是深刻並不代表著深奧。孔子也是偉大的,但是偉大並不意味著複雜。

對廣大讀者而言,假如能用一種輕鬆活潑的方式學到孔子偉大而深刻的智慧,這種閱讀不僅會成為一種快樂的體驗,而且往往更為有效。

所以,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不僅格外強調以樸實的語言來表述,而且主要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表述。現代人喜歡以故事的方式來領悟道理,甚至像IBM、惠普、海爾等著名企業,都在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抓管理。因為故事不僅容易吸引人,更容易讓人記得住。

本書從《孔子家語》、《史記》、《孔子集語》等著作中採用了大量的故事,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學加工。為了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本書在編排上也下了一點功夫:每一章節前都有提要,將故事和關鍵觀點提出,以吸引大家好好看下去。每一節的主要內容,都是一個或幾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每一節後,都有一個「子貢學記」,是子貢每次的學習感悟,這樣可以帶給大家更直接和有效的啟示。

本書的標題定為「親愛的孔子老師」,就是要一改在許多人印象中,孔子那種高高在上、古板生硬的形象。我希望廣大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得出這樣一個感受——這是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

我知道,我這種寫法,用在千百年來人們景仰的孔子身上,可能會有一些人並不認可。但我格外喜歡這樣一句話:「行文簡、淺、顯;做人誠、平、□。」

我也格外讚賞著名藝術家羅丹關於最高藝術境界的精采理念——

「寓偉大於簡雅。」

通過對孔子的研究,我不僅能感受到他那種既讓人尊重又倍感親切的人格魅力,同時也相信:作為一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偉大教育家,孔子對我把他定位為「親愛的孔子老師」的做法,以及我這種力圖讓每個普通大眾都能讀懂並學到他的智慧的做法,應該也會微笑著點頭認可。

應該說,當我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八易其稿,將本書的定稿交給編輯時,心裡還是產生了一絲歷經艱辛終於爬上一座山後的欣慰。

我希望這本書能得到讀者們的喜歡。當然,以我淺薄的學識,要對孔子這位大師進行研究和表述,畢竟會有不少缺陷,而且由於是以小說體的方式寫作,不能全面以史學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文字,所以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並給予批評與指教。

在本書出版之際,我對下列人士要格外感謝:

鄧光聖老師和黃景湘老師,是我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啟蒙老師。正是由於他們引導我走向傳統文化,我不僅學到了不少包括孔子在內的眾多傳統智慧,而且很早就感到有一種復興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使命。

感謝南懷瑾先生,一九九四年,我很偶然地看到他的《論語別裁》一書,這不僅使我明白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去閱讀《論語》和孔子,而且也激發了我自己親自創造一本關於孔子智慧著作的最早願望。

感謝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副總編輯張水舟、副社長扈文健,正是由於他們的高度重視,本書才能作為作家出版社的重點書,以最快的速度出版。感謝作家出版社三編室主任張亞麗、編輯李明宇,她們作為我的責任編輯,以最大的負責精神與專業素養,為做好這本書,做了許多重要而細緻的工作,使我敬佩的同時也格外感動。

何建明、張煒、歐陽祥山、王振滔、李而亮、張坤、姜水等著名人士和朋友很熱心地為本書寫了推薦詞,十分感謝他們的肯定與支持。

美術編輯高亮做了很好的封面設計,董巧俐配了很好的插圖,為此書增色不少;甘霖智慧國際培訓機構副理事長鄧小蘭老師,為本書做了一些細心而重要的文字把關工作,深表感謝。

本書參考了一些著作,對這些著作的作者,我也要特別感謝。

作家出版社的其他工作人員還有我的不少朋友與學員為此書做了很多工作,一併致謝。

當然,要永遠感謝的,還有孔子老師。

孔子不僅影響了一代代的人,正如前人所言:「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而且多年來,他也照亮了我的心靈和生活,使我覺得有使命感,要將我研究他的一些心得與廣大讀者分享。

我深切地希望:廣大讀者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能看到一個既「仁」又「智」又很可愛的孔子老師,而且能掌握他的智慧精髓,並以此更好地武裝和提升自己,活出最有價值的一生。

我想,我們再次走近孔子,絕對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因為,我們絕對可以相信:

那是一輪千古的明月,不僅能照亮過去,也能照亮未來,更能照亮當代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於北京

獎項名稱

誠品選書 /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延伸內容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親愛的孔子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