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慢療: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God’s Hotel:A Doctor, a Hospital, and a Pilgrimage to the Heart of Medicine

NT$350NT$277save21%

已售完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本書榮獲中國時報2014年度【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疾病醞釀了多久,療癒的時間就要多長……

在疾病與死亡之間,還有多少種可能?
面對疾病,還有多少種選擇?
是否,我們忘了──人不只是軀體?
這裡的醫師、護士與病人,讓我相信了日常小事的重要,
也讓我目睹了宛如植物終能綻放綠意的療癒過程;
那不只是醫療,更是一種奇蹟,彷彿是一種魔術戲法。

──維多莉亞.史薇特/作者

 

【推薦人】
作家、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家庭醫學科醫師/吳妮民 春禾劇團教學暨藝術總監/郎祖筠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陳鳳馨  天主教耕莘醫院總院長、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  小說家/駱以軍

一家殷勤款待的醫院,一段段以耐心與關愛守候的療癒旅程,
宛如悲喜交集的人生劇場:

如果醫生診斷病人的時間不是兩分鐘,而是兩小時;

如果護士的願望不是休假,而是讓每位病人都擁有一床親手編織的毛毯;

如果醫院肯讓病人在院內靜心休養兩個月,還願意把花費在藥品的開銷,用來提供良好的飲食、按摩等照料……

這種種現代看起來「無效率」的醫療模式,在深池醫院發揮了魔法,創造奇蹟。

二十多年前,史薇特醫師初次來到舊金山的深池醫院。原本她只打算待兩個月,然而,在這所源自中世紀的醫療院所、美國的最後一家救濟院裡,史薇特感受了現代醫學逐漸消失的殷勤款待氛圍,更有機會採用幾乎消失的「緩慢療法」。

「我在這裡照顧了1686位患者,他們教了我許多事,改變了我,也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改變了我的醫療。」史薇特在本書寫下她在深池醫院的所見所聞,與尋找醫學精神的感思。

在史薇特筆下,深池醫院宛如悲喜交集的人生劇場:這裡既是醫院,也像庇護所、失業棲身處、中途之家、復健中心,需要長期醫療照護的人,舉凡芭蕾舞者、搖滾樂手、教授或小偷都來到此地,愛滋病房裡還養過母雞。有人在這裡甩掉男友,有人在這裡找到另一半,有人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而離開,不久卻在街頭告別生命。在這些故事中,我們看見患者與醫生面對病痛或生死時的心情轉折,以及身心靈照護的本質、代價和價值……等真實寫照。

現代醫學把人體視為需要修理的機器,但在深池醫院,史薇特醫師和夥伴重新找回古老的醫療概念:人體是個需要悉心照料的園地,用飲膳休息導引的復原力量,遠勝過「對抗疾病」。她深切體會到,醫生並不需要做很多事,往往只是最簡單的處方,病人就會好轉;就像飲食區分為速食和慢食一樣,醫療或許可以「無為而治」。

儘管在醫療健保改革的浪潮中,深池醫院的經營管理方式最終也被迫改變。史薇特醫師這本動人的紀錄,除了緬懷那樣美好的醫病關係,更提供一種人文視野的省思,闡釋了療癒應有的本質:

「生命本應緩慢,療癒無法用效率衡量。」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二○一二年度好書(非小說類)

邦諾書店二○一二年度好書(非小說類)

★《科克斯評論》二○一二年度好書

【媒體評論】

  • 史薇特以這本充滿人性與哲思的作品,躋身奧利佛.薩克斯、傑若.古柏曼、亞伯拉罕.佛吉斯等醫師作家之列。──《達拉斯早報》
  • 史薇特以優美的文字描述深池醫院形形色色的豐富生活,以及將病患與醫護人員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強烈存在感與社群意識。在醫學界,類似的社群已相當少見,深池醫院可能是碩果僅存的。這是一本重要著作,對當代醫療本質提出了直指根源的質問。──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太太當帽子的》、《看得見的盲人》作者)
  • 這本獨特的著作,描述的是一位醫生以及需要她醫療的患者。史薇特讓我們明白,醫療基本上仍是神聖的天職,而她在闡明這項真理時,讓人感覺溫馨,且深受鼓舞。──傑若.古柏曼醫師(D. Jerome Groopman)(《醫療抉擇》、《醫學院沒教的一課》、《時間等候區》作者)
  • 史薇特是說故事高手,也是醫術精湛的醫生。她豐美的文筆描述醫療最前線的種種,記錄當代醫生面對經濟壓力、政治自利、化約式科學時,堅守醫學不朽精神的努力。本書提醒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醫療始終是一種關愛與溫情的具體展現。──瑞秋.娜歐米.雷門醫師(D. Rachel Naomi Remen)(《自然心藥》作者)
  • 本書以深刻動人的文字,描述一家非凡的醫療院所和所內的人,也引領我們一窺現代醫療從個人照護轉為工業化「醫療保健」的質變過程。史薇特具體展現醫生堅毅與慈悲的特質,同時流露出哲學家的智慧與說故事的天分。──茱莉.沙樂門(Julie Salamon)(《心中的阿樹:一個女孩的愛、分享與奉獻的故事》作者)
  • 卓越之作……書中篇章平易近人,閱讀時宛如啜飲清涼的水,讓人充滿活力,但它的力道卻又如琴酒般強勁……不少作者以同樣流暢與焦急的文筆書寫過時間與醫療的相互影響,不過史薇特博士書中的視野橫跨數世紀,論述清晰,讓人難忘。──《紐約時報》
  • 如此迷人……或許你沒有預料到,讓人迫不及待往下讀的,竟是舊金山飽受蹂躪的患者的故事,但確實如此。這是一場追尋醫療真諦的旅行,書中的人物鮮活,勇敢面對時代更迭。──《舊金山紀事報》
  • 史薇特溫馨且穿插小故事的寫作風格表現突出……對於深池醫院奉行的「緩慢療法」哲學,作者的主張深具說服力,引發讀者思索:或許我們應將人體視為一個需要悉心照料的園地,而不是需要修理的機器。──《柯克斯評論》二○一二年度好書評論
  • 史薇特的筆調與書中的主題相互呼應,遣詞用字優美且帶古風。這家醫院,以及她筆下的病患、破敗的建築、沒完沒了的預算災難,是一項「恩典」。她在這本美好而獨特的書中與我們大方分享這個恩典。──《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 本書文字生動敏銳,視野多元。史薇特的敘事客觀、嚴謹、實際、洞悉人心、充滿靈性,同時加入了溫煦貼心的趣聞軼事,將關於健康照護的辯論焦點從政治化導回醫療與同情。──《書單》(Booklist)
  • 史薇特訴說了她任職的醫院、患者、同事及自己的故事,以嶄新的角度串連了醫療發展的過去與現在。──《出版人週刊》
  • 史薇特描繪了深池醫院二十年來的變化……神恩院社的存在證明,只要提供最簡單的處方──時間與關懷──身體自有療癒的能力。 ──《Utne讀者》雙月刊(Utne Reader)
  • 這本在深池醫院行醫二十年的記錄如小說般迷人,對個人醫療的觀點也深具說服力,難怪奧利佛.薩克斯將它列為必讀之書。──《讀者文摘》
  • 亮眼而傑出的作品,描繪一位熱忱付出的醫生探尋心靈及醫學藝術的過程。──《圖書館期刊》
  • 書中的經驗與論點勢必引發醫生、護士、醫院管理階層及政策制定者停下腳步,重新思索他們的核心信仰。──《健康事務》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ffairs)
  • 對疾病照護提出另一種觀點,激進且振奮人心。──《浮華世界》
  • 如果每一位美國公民、健康照護專業工作者、政治人物及立法人員都讀過史薇特這本充滿洞見、文筆優美且動人的書,(我們的)健康照護制度或許會運作得更好。──《扉頁》(Bookpage)

 

 

【譯者簡介】

洪慧芳,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藍色革命》、《誰殺了我的牛》、《好感度》、《別自個兒用餐》、《開會開到死》等近八十部。

目錄

【前言】不像醫院的醫院                                                                           

第一眼看到深池醫院時我大吃一驚。當我開車進入大門,經過廢棄的警衛室時,

看見的是一棟雅緻但低調的仿十二世紀羅馬式修道院。

醫院位於山丘上,是一棟紅頂的桃色建築,可俯瞰海洋,

六棟側翼建築有一排排的窗戶,每棟的盡頭各有一座角樓,

燕子從開放的拱門飛進飛出。

 

01        他們用生命教會我的事                                                               

托德小姐為我在深池醫院最初幾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她為我那幾年的學習做了總結,也隱約指出了我未來即將學習的方向。

即使在我們已經無法再為病患多做什麼的時候,

總還是有些事情值得我們去做。那不見得是救人一命、偉大或英勇的事,

而可能只是像換一副眼鏡、調整膳食那麼簡單。

 

02        空前絕後的美好時光                                                                   

他以低沉的聲音悠悠地說:「你知道嗎,這樣美好的時光應該是空前絕後了。」

他指的是那種平靜、祥和、放手去做該做的事的醫療方式。沒人盯著我們。

藥劑師讓我們使用想用的藥物;保險公司懶得管我們;

其他醫院也樂見我們接手狀況複雜的病患。最重要的是,

梅潔醫師相信我們都會為病患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對醫生來說是非常美好的事。

 

03        織毛毯的護理長                                                                             

那些手工毛毯在病房裡持續存在了好幾年。它們代表的不只是關注與關懷。

織針的碰撞聲有如冥想一般,意味著沒其他事可做了。

在狄恩提公司的眼裡,那位護理長除了編織以外,什麼也不做,

然而,那個「什麼也不做」就像道家所謂的「無為而治」,

是一切該做的事都完成時,智者所做的事。

 

04        深池醫院是個恩典                                                                        

那個療程所需的時間令我印象深刻,整整兩年半。

前現代醫學的經驗法則是:當初疾病醞釀了多久,療癒的時間就要多長。

她的療癒花了很長的時間,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時間也是她的治療中最重要的成分。

泰莉在醫院裡獲得的最寶貴恩典正是足夠的時間,也就是恰到好處的時間──

在毫無壓力及終極目標下,她擁有恰到好處的時間。

 

05        緩慢療法                                                                                           

穆勒太太的個案最令我驚訝的是我幫醫療保健系統省了多少錢,而且花的心力竟是那麼少。

我開始覺得深池醫院是緩慢療法的代名詞。以穆勒太太的例子來說,

真正省錢的是正確的診斷及充裕的時間重新評估病患,那不是多大的要求,只不過需要時間。

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照護的成本很貴,但這些仍比核磁共振攝影甚至例行的化驗還便宜,

更別說是讓穆勒太太餘生都住在醫院裡的成本了。

 

06        膳食大夫,靜心大夫,愉悅大夫                                            

檢驗完畢後,她會開出處方,其中包括兩個部分:個人化的生活規律,以及草藥組合。

希德格為生活規律開出的處方,內容包括:

患者該攝取哪些飲食,不該攝取哪些飲食──這也就是膳食大夫;

患者該有多少運動、睡眠、休息──這是靜心大夫;

還有患者該有多少性愛和哪種情緒──這是愉悅大夫。

 

07        他忘了自己,卻仍記得如何跳舞                                            

他看起來英姿勃發,一下子變得年輕了,一切彷彿在他掌控之中;

透過舞蹈,他不僅想起了舞步,也尋回了他的個人風格、舉止和魅力。

最後,音樂停了,布拉姆威爾先生也停下腳步,整個人又陷入了猶疑。

從此以後,每次我經過失智症病房時,心裡總會想著:

什麼樣的旋律會讓他們翩翩起舞?那面無表情的背後隱藏著些什麼?

 

08        深池夫婦                                                                                           

我認為深池醫院的第二原則是社群;醫生、患者、護士、行政人員,休戚與共。

在蒂爾夫婦的婚禮上,當我看到深池醫院裡幾乎每個人都湧向教堂,

全神貫注看著他們交換誓言,甚至感動流淚時,

我體認到,不只我對蒂爾夫婦感興趣、特地抽空來參加婚禮,並且深受感動。

幾乎每個人都到場了。那婚禮是大家共同分享的禮物,那分享讓我們成為一個社群。

 

09        充滿自我風格的死亡                                                                   

那是充滿班納特風格的死亡。安靜,有效率。他沒有生病,沒有呼叫,也沒有造成任何問題。

我凝視著照片中他的雙眼,當下明白,他教導我的是真誠。

在那之前,我接受的教育是:好的醫生不會與病患太親近,會保持一點距離,留心「反移情作用」,

但保羅的真誠喚醒了我,那不再是我想放棄的東西;我不想重新建立距離,

我不想當希波克拉底學派的醫生。面對病人時,我想做自己。

 

10        她說,美國是個美好的國家                                                     

她來美國好幾年了,儘管她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卻以打掃為生。

從蘿卡的角度來看,美國近乎難以想像。她因某些事而遭祖國追捕,

咬緊牙根默默在這裡為別人打掃房子,不敢奢望能夠重回家鄉……

但美國讓蘿卡在冬天能維持溫暖,在夏天能維持涼爽,為她提供食物,治療她的癌症,

周遭的環境雖不奢華,但充滿溫情,而且不求回報,甚至不求感激。

 

11        我知道他想回來                                                                             

那就像靈魂一腳站在這個世界,另一腳站在另一個世界,不確定自己要留下來還是離開。

當時就是那樣,譚明對自己的去留猶豫不決,他站在生與死之間。

我凝視著他那溫和、閃亮、近乎綠色的眼睛時,發現那雙眼睛變得清澈而寧靜,就像雨後匯集的淺水池。

我知道他決定留下來。我知道,譚明知道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想回來。

只是,他簽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不做任何搶救……

 

12        醫病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在深池醫院學會了投入――不顧一切投身其中。

從前,我和病患保持距離,不是很多,就那麼一點點;我小心留意移情與反移情作用。

漸漸的,我從許多人身上學到,那不是最好的醫生。

最好的醫生陪你一起去拿藥,站在你身旁等你服下藥物,

他們教會我移情與反移情作用的真實名稱其實是愛,醫病關係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謝辭

獎項名稱

博客來推薦 / 中時開卷好書獎

延伸內容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慢療: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