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虛擬真實:我們的身體在或不在?

La Réalité virtuelle. Avec ou sans le corps

NT$280NT$221save21%

3 件庫存

網上分享

作者/譯者簡介

亞蘭米龍 (Alain Milon)

1983年取得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後,再於1993年獲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2001年起任職於巴黎第十大學,除了擔任十大(南特校區)特聘教授,智利聖地牙哥大學傅柯講座教授,並為十大出版社創始人暨社長。自2004年起即榮獲法國高等教育部頒發特優等級獎勵,擔任 PHILLIA博士課程專任講座,乃目前法國實具議題主導影響力之學者。

米龍跨界哲學、美學與文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身體/語言、城市地景、影像研究,除了列維納斯、白朗修,更深入德勒茲、亞鐸等思想與活動的研究,著作豐碩,並參與CNRS字典編篡與多本專書編輯。

著作列表

– La Communauté en archipel : la place de l’Étranger, Presses Paris Nanterre, 2018

– Sous la langue, Artaud. La réalité en folie, Les Belles Lettres, 2016

– Pour une critique de la raison écologique : le plan de nature, Circé, 2014

– Cartes inconnues. Approche critique de l’espace, Les Belles Lettres, 2013

– La Fêlure du cri : violence et écriture, Les Belles Lettres, 2010

– Bacon, l’effroyable viande, Les Belles Lettres, 2008

– L’Ecriture de soi : ce lointain intérieur, Les Belles Lettres, 2005

– La Réalité virtuelle. Avec ou sans le corps, Autrement, 2005

– Contours de lumière : les territoires éclatés de Rozelaar Green, Draeger, 2002

– L’Art de la Conversation, PUF, coll. ” Perspectives critiques “, 1999

– L’Étranger dans la Ville. Du rap au graff mural,PUF, coll.   “Sociologie d’aujourd’hui”, 1999

– La Valeur de l’information : entre dette et don, PUF., coll. “Sociologie d’aujourd’hui “, 1999

譯者簡介

林德祐

巴黎第七大學現代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藍色小孩》、《我一百歲,我有七百個小孩》(心靈工坊)、《心理韌性的力量:從創傷中自我超越》(心靈工坊)、《環城大道》(允晨文化)等作品。

內容簡介

賽博格、後人類、數位分身、沉浸體驗,

元宇宙時代,身體幻化成各種面貌……

但是,我們真的自由了嗎?

 

虛擬身體是真實的一面鏡子

 

從科幻電影到電玩遊戲,從網路文化到數位藝術,我們的身體在這些世界中似乎愈來愈與肉身外層分離,成了一個沒有弱點,可以任意變形、具有各種潛能的身體。

同時間,身體也開始消失,變得透明而空洞,彷彿我們即將邁向一種科技變動下的新人類。法國哲學家米龍認為,在這個脈絡中,我們更需要思考身體,分析虛擬身體的所有狀態。

虛擬身體,遠比電影世界所呈現的還要複雜。本書具體探討三大主題,包括:

——網際空間的無物質身體、合成身體和身體化身;

——好萊塢電影的虛擬身體(《駭客任務》、《X接觸:來自異世界》、《魔鬼終結者》等);

——數位藝術創作中身體的位置

 

作者回溯「虛擬」概念的演變,找出身體被解讀為單純的人造機械構成物的過程,進而談到相關的重要概念,包括擴增實境、人造真實、虛擬互動、遠距虛擬、人工智慧和人工生命。

全書以哲學理論出發,橫越網路、科技、藝術等不同專業領域,讀來具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亦有文化與藝術批評理論的推演。透過虛擬與身體相互辯證,我們或許可以提問:人為何物,人的地位、以及人的侷限為何。

目錄

序|米凱拉‧馬札諾

引言

 1何謂虛擬?

  1. 虛擬身體和網路身體:現況概述
  2. 虛擬身體:真實身體的鏡子
  3. 虛擬真實與虛擬性

 

2網路文化的無肉身之體

  1. 從無物質身體到不透明身體
  2. 好萊塢的場景調度:《駭客任務》、《錄影帶謀殺》、《X接觸:來自異世界》、《魔鬼終結者》、《虛擬偶像》

 

3數位藝術重現的身體

  1. 身體的演變:史泰拉克和奧蘭
  2. 障礙身體的回歸:互動裝置

 結論

附錄

推薦序

米凱拉‧馬札諾(Michela Marzano),義大利哲學家、左派政治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長期研究身體哲學的議題,寫作不輟,以法文撰寫的著作有《思考身體》(PUF,二〇〇二)、《身體哲學》(PUF,二〇〇七)、《應用倫理學》(PUF,二〇〇八)、《法西斯主義:沉重的迴光返照》(LAROUSSE,二〇〇九)等書。

 

我們經常談到虛擬實境、人工智慧、虛擬化身,身體似乎已經完全被網路文化吞沒了。但是「虛擬身體」究竟是甚麼?我們的肉身還剩下甚麼?「真實」與「虛擬」之間是否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呢?

虛擬性(virtualité)的拉丁詞源指向一種特質(vertu [virtus])的概念,也就是指向純粹可能性的狀態。正因如此,形容詞「虛擬的」(virtuel)才會被用來形容潛在的、可能實現的、可能的等意思。今日這個詞的意思主要是指3D合成影像互動模擬系統(所謂的虛擬實境),系統裡面都是一些去物質化的身體。

但是這些合成影像與人類身體之間有甚麼關聯呢?我們是否能將肉身轉變成一道或者數道影像呢?真實的身體只不過是一團「肉」,早晚要被遺忘,就像那些大讚網路文化的人所認為的那樣嗎?

 

哲學家亞蘭‧米龍(Alain Milon)探討了虛擬身體的論述,以及其中產生的意識形態,手法新穎奇特,有時也撼動我們約定俗成的想法,提醒我們遺忘身體、否認身體可能帶來的危機。他便是從這樣的脈絡中點出某些關於虛擬的理論學者之間彼此的矛盾。對他們而言,網路文化撤除了時空的束縛,讓人類可以用一個非物質身體生活。但在我們眼前的究竟是一個夢想——好萊塢掠奪了這個夢想,甚至變本加厲——還是一場惡夢?

好萊塢的電影過度使用虛擬身體,普遍認為這個身體遠遠優於我們物質性身體,這些都帶來更多的迷思,影響了我們對於人類的想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必須摒棄虛擬真實中龐大的可能性。關鍵在於必須理解真正的意義:虛擬並非真實的對立,相反的,虛擬指出一切的可能;並非消弭身體的侷限,而是仔細審視身體,發展其潛能,不論在科學領域或是藝術領域。

 

這本書相當嚴謹,可說是哲學分析與虛擬身體的當代體現雙管齊下。閱讀此書,就像閱讀同樣收錄在「重審身體」(Le corps, plus que jamais)叢書中的其他作品一樣,相當令人振奮,有助於讓讀者辨識出執迷「虛擬真實」的關鍵點,最終也得以辨識出真實的我們。

內容連載

「醫生,我想要整容

讓鼻子更挺拔

我想要減脂

重塑我的大腿和臀部線條

消除雙下巴

雙下巴讓我困擾不已

去除痘子

填充膠原讓嘴唇更翹

………

 

先生,讓我改變你的人生

只需改造你的身體

手術刀劃幾下

如果你同意的話

我可以對抗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謬誤

用手術刀即可

只要劃開皮膚

在沉睡的病患身上

你只需要繳費

愛美就要受苦

不要害怕歲月催人老,傻瓜,

讓我在你身上留下一些永不磨滅的痕跡。」

 

這是法國歌手艾德貝爾(Aldebert)二〇〇二年發行的專輯《內用還是外帶?》(Sur place ou à emporter)中收錄的一首歌曲〈永不磨滅〉(Indélébile)。歌詞內容提及改造身體,以及身體承載的社會形象等問題。

然而,改造身體是意味著改變身體,讓身體變得更加理想,讓身體蛻變,還是貶低、否認或是消滅身體呢?改造身體時,觸碰的是身體本身,還是負載身體的外層呢?是否可以說身體已經過時報廢,今後取而代之的是虛擬真實?

令人驚訝的是可以發現到,虛擬這個概念現今變得越來越重要了。虛擬隨著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模式呈現。電影、大眾媒體、電玩、電視,各以各的方式搶攻虛擬這個概念,好跟得上現代感。但是為何「虛擬」這個詞如此廣泛地運用,有如打開現代性入口的通關密語?虛擬是否能夠讓我們擺脫身體的桎梏?

 

本書旨在探討虛擬身體在我們社會中的地位,特別關注網路文化看待這個問題的方式。身體的使用相當多元,從虛擬裝置標榜身體「此在」(là),到企圖甚高卻從未確實思考身體的理論。但身體究竟還剩下甚麼?

通常,網路文化只是用替代物或偽裝物來取代身體,指涉的必然不再是身體,也沒有真正看待虛擬身體的概念。畢竟,所謂的虛擬身體,並不是用一些科技的人造物來取代真實的身體,而是能夠關注身體真正的侷限。從這個觀點來看,虛擬這個概念之所以有意義,並非虛擬與真實對立,也不是因為虛擬是真實的補充,而是在於虛擬是真實的衡量(mesure)。我們沒有理由把虛擬身體和真實身體視為對立。這樣的對立反而無法讓我們真正思考何謂虛擬。

筆者試圖闡釋,虛擬並不是真實的替代,就像虛擬也不比真實還要真實或不真實。虛擬就只是真實的一個屬性,在諸多現實中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我們回溯「virtuel」(虛擬)這個字的演變,我們必須說,這個字從未被視為真實的對立面,甚至也不是真實的延伸。虛擬值得探討,主要在於它能夠從整體脈絡來審視真實,以便衡量真實的弱點、缺陷、力量或特徵,而非只是科幻文學所演繹並一味挪用的幻象。

虛擬身體真正的本質,這個問題依然有待全面探討。針對身體的虛擬性所提出的問題,網路文化只提供了片面的回應。我們必須思索虛擬身體所揭示出的社會想像,觀測它所衍生的多重文化再現,同時深入了解為何虛擬與真實其實是同質共存的關係。究竟我們的文化是如何透過虛擬身體建造了身體意象,就像整形外科讓幻想成形實現,而其中第一個效果經常是打造了一個失真的身體。但是為什麼虛擬身體經常被視為人造身體?而面對這類的貶抑與窄化,其實還存在著另一個虛擬真實的世界,正如本書後續會探討到的,這個虛擬真實的世界啟動了「沉浸」和「擴增」的身體,無論如何,這些身體也都是真實的。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虛擬真實:我們的身體在或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