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因為種樹,我們相遇 文/朱慧芳
經典會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被打磨發亮而且發光。經典再現跟種樹很像,再多也不嫌太多,再久也不顯得過時,而且,也都會隨著時光增長越值得被人珍惜。環境混亂、氣候異常時種樹就對了,人心浮躁、社會紛擾時就讓我們閱讀經典吧。
《種樹的男人》是法國作家讓.紀沃諾,於1953年在《讀者文摘》上發表的短篇故事。短短的五千多字,歷經歲月洗滌依舊溫熱,六十年來不斷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包括文字書、圖文書以及為小朋友改寫的繪本,多年累積的讀者數量,肯定要比故事主角布非耶 播下的種子還要多。1987年加拿大動畫藝術家福德瑞克.貝克將《種樹的男人》製作成手繪動畫,透過網路傳播,讓這則簡單卻感人的故事更加廣為人知。
紀沃諾的創作種類涵蓋小說、短篇故事、散文、詩作、劇本,是早期法(ㄈㄚˇ)國家喻戶曉的知名作家。出生於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的他,一生的作品幾乎都是以南法區域為背景,他熱愛自然、在作品中擁抱自然,被視為是生態寫作先驅。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被派往前線的他,在戰後致力於反戰並倡導和平,甚至還因為極力反戰而在第二次大戰前後期,兩次因為莫須有的罪名鋃鐺入獄;但即使遭受不實指控,紀沃諾仍然不放棄他堅信的和平主義,生態與人道始終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位置。
在為數眾多的創作當中,這本《種樹的男人》是作者在法語世界之外,最廣為讀者熟悉的作品。為了向世人推廣友善自然的環境意識,作者歡迎各種形式的翻譯推廣,不主張自己對這本書的著作權益。這也是為什麼,《種樹的男人》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和各種改寫版本多次在台灣出現。曾經企圖沿著台灣北回歸線種樹的盧銘世老師,就是因為受到故事啟發,發心要成為種樹的男人。
這幾年台灣陸續出現不少種樹與護樹的個人和團體。在大雪山上,賴倍元先生已種下超過二十萬棵樹;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的種樹規模,經常以上萬棵樹起跳;十呆基金會的老樹媽媽謝粉玉女士,在成立基金會之前就已經在全台灣到處救樹;台灣愛樹保育協會的曾檉銳會長,多次舉辦養護樹木修剪研習會,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推動樹藝師制度,台灣綠化技術協會的劉東啟博士極力宣導不用藥、不動刀的樹木自然療法概念等等,都還只是略舉一二。
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曾晴賢教授曾經跟我提過,一般人一生大約用掉三十棵樹木,如果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種下三十棵樹還給地球,至少在消耗樹木資源上,對地球少一些虧欠。
曾教授帶著學生以及基金會團隊,在屏東大量種植可以吸附污染物的蓖麻,雖然蓖麻是草本作物,但若能協助解決土壤污染,生產的種籽又可以當作生質用油,對於維護自然環境都是加分。
因為種樹的關係,我曾有幸與國內外種樹的團體有了連結,同時也因為種樹的因緣,遇到各領域的愛樹同好。
我們從實際種樹的經驗中學到,種樹就好像生貝比一樣,生下來之後還需要扶養,不能只種不照顧。種樹之前要有各種準備,例如備妥合適的樹苗、挖樹穴、準備土和水,甚至還需要填入有機肥,而且最好能挑選天時地利的黃道吉時,不是隨隨便便看哪天有空就把樹苗種下去而已。在台灣最適合種樹的時期,是在多雨潮濕、土壤溫度由寒轉暖的春天,剛種下的樹苗在綿綿春雨澆灌滋潤下,根芽得以穩健伸展,增加小樹苗的存活機率。
樹苗種入土中之後,需要綁支架協助樹苗站立,此外還要持續澆水和除草,確定樹苗不會被雜草掩蓋之外,更要確定樹苗不會被除草機絞斷。春夏之交的天氣極不穩定,最怕樹種下去之後,出現忽冷忽熱的氣候,這段期間,持續澆水保持樹根附近的土壤濕潤是重要關鍵。小樹苗的照顧養護最好能有三年的時間,剛開始較為密集,隨著樹木年齡增加漸漸放手,讓小樹苗逐日長成大樹。綁在樹枝上的支架也要隨著樹幹長高長胖進行調整,而且最好在一年之後移除,否則反而會影響小樹正常生長。
仔細又繁複的行動,都是為了提高小樹的存活率,然而每一棵樹苗都有自己的命運,種到土中之後,還要面臨各種挑戰。
連續十年,我與幾位愛樹的年輕朋友,每年去到不同的地方種樹,有些地方種起樹來似乎易如反掌,例如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區、緬甸和柬埔寨等;也有些地方特別艱辛,例如氣候凍人的蒙古荒漠。相較之下,台灣是種樹的寶島,對於喜歡種樹的人或是被種的樹而言,台灣都是天堂,若不是遠赴外地種樹,我們不會知道一棵樹的生存是如此的得來不易,更不會知道最需要造林的地方,往往條件最為苛刻。
幸好,在不利的條件下也有應對的方法,例如《種樹的男人》書中描述的惡劣環境,就必須靠種子本身的生命力道自行發芽生長,不適合用人工培育樹苗的方式種樹。《種樹的男人》雖然是作者虛構的故事,但真實世界確實有案例正在發生。
三十年前,瑞典伊甸園基金會在非洲尼日設了一個工作站,協助當地居民種樹。當地的平均年降雨量低於兩百公釐,不可能用澆灌的方式種樹,只能靠種子自然發芽;種子入土未必能存活,但是能夠存活的都有能力深入地底找水源。一般而言,只有已經適應當地環境的在地樹種,才能在惡劣的條件下直接以種子發芽長大;如果是用育苗方式,種子在苗盆中生長,小苗的根莖會一圈一圈盤繞在小小苗盆中,一旦移植種在缺水的沙土裡,會因為無法立即向下找水而很快枯死。
三十年來,伊甸園基金會在當地推廣種樹,因為樹能穩固砂地與擋風、結的果實還能當糧食,他們已經協助數千家庭不必因為缺乏糧食而被迫遷離。這一個緩慢卻成功的種樹工程,讓荒漠重現生機,人口也因而穩定成長。
《種樹的男人》的真實版本,在地球最為惡劣的環境中上演,更加讓我們覺得應該要珍惜台灣的先天種樹優勢。我們在馬來西亞舉辦種樹活動時,曾和當地朋友分享一張世界地圖,顯示地表「最適合種樹」與「最不適合種樹」的區塊,其中台灣和馬來西亞就是同屬於適合種樹的地方,我們有責任為那些不適合種樹地區的人民,多種幾棵樹。
無論您曾經讀過,或是第一次讀到《種樹的男人》,都希望當您心中那股種樹的感動升起時,可以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地球、為自己、也為他方的朋友多種幾棵樹。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