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序
《慧眼視心靈》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年了。我從來沒有預料到,這本書會在國際上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假如有人在二十年前告訴我,《慧眼視心靈》的出版將會讓我擠身國際級的靈性講師,我會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但它成真了。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心裡依然懷抱著深深的感激。
無數來自於不同國家的人告訴我,他們的人生是如何因為讀了這本書而發生改變。有很多很多人說,《慧眼視心靈》給了他們新的視野,重新思考他們宗教傳統中的價值。也許(只是也許)經文中確實隱藏著神祕的真理。也許那些傳統信仰所賴以生存的「古老典籍與經卷」並非都是假象。讓這些真理再次發聲,揭示他們在現代背景下的存在,是每一個新世代的任務。畢竟,永恆的真理顧名思義,就是永恆。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什麼《慧眼視心靈》常會被稱為開創性的作品。藉由引介一個人類能量系統的範本,來描述我現在認為是「有機神性」(organic Divinity)的機制,這本書的確開創了新的領域,並且在該領域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脈輪、基督教聖禮與猶太教生命之樹(Tree of Life)的結合,提供了一種明確的方式,來設想我們確實擁有一種神聖的內在本質,這種本質實際上會在人類靈性品質的提升中更加茁壯。聖禮的神聖儀式不僅僅是社會活動而已。靈魂本身會以某種方式,與神聖儀式中所賦予它的恩典產生共振;此外,聖禮也會為個人打開一個持續終生的恩典儲蓄庫。雖然神聖儀式不一定要是基督教的,但我在工作中了解到,每個人的靈魂都渴望與神聖接觸。我們渴望體驗「敬畏」的感覺。正是我們內心的這種需求,吸引我們去欣賞美麗的日出日落與山高海闊。我們非常想要被某種、以我們的平凡腦袋無法解釋的更偉大事物所淹沒。我們永遠都會把自己放在某種位置上,來吸引靈魂以某種可觸及的方式,向我們展現自己。
忽視自身的靈魂是危險的。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忽略了人類靈魂的存在,彷彿那只不過是一種宗教物件,或者較深奧的心理學術語。然而,靈魂是人類生命的能量電池,也是一個人生命所包含的一切。現在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靈魂的強度跟純鈦一樣。而靈魂的創傷足以導致我們破碎的一生。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有可能是靈魂受了傷,如果我們忽視靈魂的存在與力量,就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之所以會有神聖儀式,是有原因的。神聖儀式跟社會儀式不同,因為它們會把恩典傳遞給接受的人。神聖儀式是宇宙或神聖存在發給的邀請函,邀請我們見證地球上正在發生的事。真正的神聖儀式很少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因為它們承載了相當多的宇宙力量與權威,而且常常包括了誓言或神聖的承諾。舉例來說,我曾在工作中看到人們靈魂受到些許傷害的證據;對我而言,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從未以神聖存在的身分被正式迎接到此生來。
長久以來,宗教都有神聖的儀式或慶典,來彰顯一個孩子的出生不僅代表了家庭新成員的到來,也代表了新靈魂降臨到地球上。例如基督徒有受洗聖禮。一些印度教徒會在出生的幾天內或頭三年進行嬰兒禮和剃頭禮;剃頭禮也是伊斯蘭教很常見的儀式。割禮是猶太教男性的神聖儀式;給予女孩的相對儀式則稱為命名禮或嬰兒禮,意思是「女兒的慶典」。不同的傳統有不同的做法,但最重要的,是新生兒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存在,從他進入實體生命的那一刻起,就被恩典所包覆。事實上,這些儀式遠比我曾經意識到的還重要得多。容我強調,這些儀式的重要性在於彰顯人類生命的神聖,讓新生兒融入恩典之中,也讓族人們承認這個孩子生命的神聖性。
雖然我在天主教徒的背景中長大,多年來也參與了在我的文化傳統與其他傳統下不勝枚舉的神聖儀式,但直到我自己的靈性生活轉變成神祕主義的靈性道路時,我才有辦法意識到神聖儀式真正的重要性。總結我內心所發生的深刻轉變的一種說法是,我「體驗」了神,而不僅僅是「閱讀」了關於神的知識。對我來說,神性成為一種真正的存在,而不是一種理論,也不再是某種臆測出來的東西。用一個簡單的類比,這就好像女人生頭一胎時所經歷的轉變,立刻從只是口頭上討論媽媽經,變成真正體驗過生產、抱過第一個孩子並真切感受到那種愛的羈絆。這樣的經驗會使每一種理論上的討論都相形失色。我認為,我之所以會走上「脫離修道院的神祕主義者」這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就是從撰寫《慧眼視心靈》這本書開始的,甚至是更早——因為在我的記憶裡,想要寫這本書的掙扎,就是帶我走向神祕命運的純粹牽引。而如今,當我寫下自己對於過去二十年的想法,還有這本書是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以及如何影響了這麼多人的生活時,我突然靈光乍現:或許是時候分享一些創作《慧眼視心靈》的故事中,帶有神祕色彩的部分了。
在二十年前,我沒有把如何寫成這本書的神祕或靈性細節放在序或引言裡,不僅是因為當時這部分的故事看起來跟書中所要表達的訊息不同步,而且我也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我被賦予了多麼深刻的神聖時刻。然而,我決定在《慧眼視心靈》的新序裡分享這部分的故事,因為我需要經過這麼多年,才能適應這個所謂神祕主義者的身分,並且由衷感激智識上獲得啟示的經驗。在過去二十年裡,我看到了這種經驗(或者餽贈)的果實造福了非常多人。而就像任何一種恩典真正的餽贈一樣,我繼續透過自己內心的冥想回到那個神祕瞬間的感受,而我仍然能從其中獲得力量。那個記憶成為了我心中永不枯竭的聖井。我們都需要永不枯竭的聖井。接下來的部分,是催生《慧眼視心靈》那些特殊時刻的重要亮點。我正在盡我的棉薄之力,將你帶進我內心的聖井。
這本書原本打算命名為《能量解剖學》(Energy Anatomy)。在一九九○年代中期,我曾錄製過一張CD版的《能量解剖學》,介紹我是如何設想人類能量系統,以及當我進行感應醫療解讀時,在脈輪中感知到的數據。這個人類能量系統的範本從此就成為了整體學領域中人們依循的標準。然而在當時,這個模型以及我介紹的所有資訊造成了轟動,而我的《能量解剖學》CD版系列發行的成績非常成功。因此,趁著錄音版熱銷出版一本書,是很順理成章的。
當然,拿到第一份紐約出版的書籍合約讓我感到非常興奮,興奮到幾乎要靈魂出體。當我發現自己實際上已經跟蘭登書屋(Random House)簽下《能量解剖學》的書籍合約時,我整個人情緒激動、心情亢奮,同時也感到驚訝不已。雖然我一想到要準時交稿並實際交出一份出色的稿件就感到很緊張,但我也明白,在我跟我的專業夥伴兼好友諾曼.席利(C. Norman Shealy, M.D., Ph.D.)醫學博士一起進行了幾千次的直覺解讀後,我已經累積了龐大的知識庫。我熟知人類的能量系統,而且我也知道,我是個很好的感應醫療者(medical intuitive)。我知道,我的數據很準確。
然而,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個怪癖,這是我在嘗試撰寫《能量解剖學》時才發現的:一旦我寫下或錄下關於某個特定主題的課程後,屬於那個主題的能量或靈感就會消失不見。我跟那種我只能描述為「原創思想國度」之間的連結變得疏離,或者脫節,而我卻無法挽回。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我當然可以描述或談論該主題,我絕對沒有失去這些資訊或知識本身。然而,靈感與原創思想的那種火花、預感與概念洞察力出現的那種頻率,都無法再現。就好像我身上有某種機制在說:「你已經說過一次了——繼續下一個吧。」為了恢復那種連結,我需要重新回歸研究或學習場域之中。我需要重拾好奇心,去追求我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東西。我需要對神祕的事物產生興趣,才能再次感受到在我一生中持續吸引著我那個的內在引力場。
我的意見不能代表其他作者,但我是個不會看自己作品的人。我錄了很多音檔,但我從來沒有聽過其中的任何一個;而除了出於編輯或個人精進的目的之外,我也從來沒有看過自己演講的錄影。我一直都有這種「這些都完成了,下一步要做什麼?」的做法。我總是能分辨自己什麼時候到達「空」的境地——意思就是,我已經在某個主題上傳授並寫下了我所能做的一切。舉例來說,我決定停止進行個人感應醫療解讀,並不是經過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反思和煎熬的結果。相反的,當我在佛蒙特州的一個工作坊中,正在對所有參與者進行感應醫療解讀時,這樣的頓悟或指引才突然浮現腦海。就在進行到一半時,我突然收到指引,告訴我必須在工作坊中途停止個人解讀(而我也這麼做了)。就像俗話說的,板上釘釘。很明顯的,我已經達到「空」的境地。
在我預期要開始寫《能量解剖學》的第一天,就沉浸在這種「空」的感覺之中;不是對於這個主題的知識感到空虛,而是缺乏寫下這個主題所應具有的動力。我的心裡沒有恩典在流動,而我很清楚這一點。我嚇壞了,因為我知道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明白,如果缺少了這種跟我原創思想源頭的超凡連結,我就不會被引導到對於人類能量系統更深層的了解。我的頭腦不會突然變得清楚,重新了解到療癒需要什麼。換句話說,我別無選擇,只能寫下跟我錄音檔裡一模一樣的想法和語句。
儘管我明白(我絕對明白),我對於自己所感應到的訊號做出了正確的解讀,但我仍試著撰寫《能量解剖學》。我沒有其他選擇。在某些日子裡,大把大把的時間就在我一遍遍嘗試寫下與重寫一個想法中流逝。每一天,我不是離完成這本書更近一步,而是離作家們稱之為「靈感沙漠」或「江郎才盡」那種噩夢般的內在空間更近了。那是個所有內在創造性系統都停滯的境地。在那裡,你的內心一片死寂,只有你心裡的爬蟲類,在即將埋葬你創造性生活的墓地上不停地爬行著。
最終,我罹患了非常嚴重又糟糕的鼻竇感染。坦白說,我很慶幸。我需要一些身體上的痛苦,來與內心的動盪不安相抗衡。我的鼻竇感染從一九九四年的春天一直持續到夏天,這讓我有藉口請求延遲交稿,也獲得了准許。
在一九九四年秋天,我不得不拖著病體,來到諾曼.席利位於密蘇里州春田市(Springfield, Missouri)附近的農場去教授一個工作坊。我不僅身體不舒服,情緒也很糟糕。我一個字都還沒有寫出來,而我的編輯萊絲莉(Leslie)此刻就想知道,她什麼時候可以在她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個(或者幾個)章節的稿子。(我不得不承認,我很想知道,如果我發送一封「三、四年後交稿如何?妳覺得可以嗎?」的電子郵件給她,她會說些什麼。)
然後,那件事就發生了。我們的工作坊只有二十八名學生,他們的座位圍成一個橢圓形,在橢圓形的一端設置了白板和講台。我記得,在三日工作坊的頭一天早上,我正一邊講解人類能量系統,一邊在學員圍成的橢圓形中來回走動。我走到橢圓正對著白板和講台的另一頭,邊講課邊看向窗外,就背對了大家那麼一下子。我原本打算一邊講,一邊慢慢走回白板畫出脈輪系統(一條由七個圓圈組成的垂直線),然後開始講解每個脈輪。
就在我轉身準備往回走的時候,卻無緣無故地停了下來,直盯著白板。我沒辦法忍住不看它。然後我有了這種內在的感覺,感覺到「下載資料」進入了我的整體存在之中。在「下載資料」連結到我的智識時,我一直盯著掛圖看。在那一瞬間,我領悟到即將成為《慧眼視心靈》內容的每一個細節,包括了我不自覺知道的細節,例如生命之樹的具體細節。我擁有了內在視野(inner vision)。
內在視野跟你用肉眼看的方式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內在視野是種神祕的感知,是種同時看到/知道/理解/吸收/掌握新領悟的體驗。也就是說,你的所有感官都會被帶進體驗之中,而這個
體驗會改變你對於自己整個現實片段的理解。在那一瞬間,你會從毫不知情,轉變為深度且深刻地理解某件事。就在那神祕的一剎那,我從認為脈輪系統是只跟健康有關的身體能量系統,轉變成具有宇宙意識,了解到我們的靈魂也受到古老經典及自然本身的法則中闡述的宇宙神祕真理所支配。神性不是宗教性的;它是廣大無邊、普遍存在且有機的。每個生命系統都是神聖的——而不是要達到某種層次才算是神聖的。
我立刻就離開了教室,打電話給我蘭登書屋的編輯萊絲莉。我告訴她,我想要改變這本書的寫作方向。我講述了這個想法,聽起來就好像我已經花了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來制定大綱,而不像是個剛發想的點子。她告訴我放手去做吧。
一種平靜的感覺湧上我的心頭,那是一種深沉而安寧的平靜。我對於剛剛經歷的事情並沒有感到吃驚或震撼,甚至沒有一點驚訝,一丁點都沒有。我由衷感激,並且再次感受到了這股敬畏之情,因為我再次體驗到與神性的親近。
最後,我要感謝你們所有人對我作品的支持,尤其是本書。這本書所傳達的訊息將會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服務。今天,我想在《慧眼視心靈》這本書中加入的訊息,是關於你靈魂的解析:當你研讀聖禮、生命之樹與脈輪時,不要把它們的影響侷限在你的身體或心靈上。把自己想像成神聖的存在,並理解你所做出的每個選擇——任何一個,都是與創造本身的契約。
愛你的,凱洛琳.密思
二○一七年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