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了解「海洋」,就能了解世界
二○一五年,日本制定了平和安保法制。
平和安保法制的討論重點,就是確保日本的生命線——「海上航路」。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世界情勢變得益發渾沌。想要理解錯綜複雜的背景,關鍵字就是「海洋」。
坐擁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阿拉伯半島,如今因IS(伊斯蘭國)的武裝活動、敘利亞政府與歐美各國的對立,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斷交等,狀況可謂一觸即發。
此外,在南海一帶,也因中國大陸挾軍事力進出本海域,造成東南亞的混亂。而美國為了確保「航海的自由」,也派遣艦隊赴南中國海牽制中國。
這些問題的背景,及各國的盤算,只要從「海洋」的觀點來看,必能讓大家恍然大悟。
本書從「海洋」的觀點檢視現代的世界局勢和經濟情勢。只要知道全球各海域的海洋資源、海運、水產等情況,便能掌握世界經濟的走向,預測全球的未來。
海洋與經濟的關係
自古以來,每逢劇烈的氣候變遷,人類便會出海尋找新天地。文明的交流、文化的傳播、宗教的傳道,以及豐富民生的經濟交流等,世界隨著這些跨越海洋的文化而成為一體。
即使如今科學如此進步,海洋對人類而言,還是不可或缺的。
沒有海運(海上運輸),世界經濟的交流,也就是貿易,就無法成立。而作為供給最穩定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魚類」的產地,海洋也保障了人類的生存。
此外,今後海洋所能供給的能源──礦物資源,更是人類進步所不可或缺的。
再者,海洋還充滿著許多尚不為人所知的魅力。例如海中尋寶,也就是尋找沈船。打撈公司或海洋調查公司,紛紛在全球各海域積極搜尋海中的沈船。
海洋是「誰的」?
二○一五年十二月,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宣布,在哥倫比亞海岸發現了約三百年前沉沒的西班牙戰艦「聖荷西號」(San Jose)。
一七○八年,運載一百萬枚金幣等金銀財寶的聖荷西號在加勒比海沉沒。據說聖荷西號上的財寶,價值可能高達一兆日圓(約三千億台幣),因此找到這艘沈船,一直是世界各國尋寶家最大的心願。
聖荷西號沉沒時,西班牙和英國正處於戰爭狀態。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為了籌措軍費,便從當時轄下的玻利維亞或祕魯搜刮金銀運送到西班牙,但這艘船出港不久便告沉沒。接下來,夢想找到這艘滿載寶物的沉船的尋寶者一直絡繹不絕。
近年隨著海底調查技術的進步,找到埋藏於泥沙下的沉船可能性大增,最後終於找到了這艘傳說中的船。
聖荷西號的沉沒標誌著帆船時代航海的艱難,同時也昭告著「越過海洋,縱橫天下可能獲得龐大的利益」。
而且也留給了世人一個難題:「沉睡海中的金銀財寶,應該屬於誰」。如今,聖荷西號上滿載的財寶歸屬權,就是不小的爭議。
桑托斯總統宣布:「船是在哥倫比亞海岸被發現的,船上載的是被帶離南美的財寶,因此屬於哥倫比亞政府。」但西班牙政府提出異議:「它是西班牙的軍艦,應該物歸原主。」此外,第一個發現聖荷西號的美國打撈公司也主張自己擁有所有權。
有人說,我們對海洋的認識比宇宙還少,海中還有太多謎等著大家去發掘。相信藉由調查、認識海洋,將有助於進一步活化世界經濟。
在這種情勢下,理解海洋與經濟的關聯,將成為催生新商機的契機。
期望本書在這方面能有所助益。書中內容若多少能讓讀者作為生活與經濟的參考,將是筆者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