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一○八課綱:素養怎麼學?怎麼教?
冀劍制教授帶孩子讀出深度思考力
柯華葳 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陳欣希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溫美玉 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老師
專業推薦
◆◆◆
「佳佳發現鬼是某個人假扮的,於是推理出鬼是不存在的。」
→少數這樣,不代表全部都這樣!
「無法證明神不存在,是不是就不能說別人迷信?」
→看不見的、目前無法證明的,都不一定不存在!
「科學理論通常是值得信賴的知識,我們也可以暫時相信,但卻不一定都是對的。」
→就算以前和現在都這樣,也不代表未來還是一樣。
教孩子邏輯思辯也可以很簡單,
勤加練習本書的五個推理原則,
就能培養出善於邏輯思辯的清晰好頭腦:
.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以前都這樣,不代表現在也會這樣
.沒看到的,不一定不存在
.少數這樣,不代表全部這樣
.看不見的、目前無法證明的,都不一定不存在
◆◆◆
喜歡冒險的小光,會經歷什麼樣的精彩旅程呢?
在水源森林救下的紅領帶蚱蜢,給了小光一顆七彩果子,
小光到底該不該吃下這顆七彩果子?
無意間闖入阿育王柱隱藏空間──真理探索第一層的小光,
發現許多昆蟲和動物嘰嘰喳喳地在討論著,
原來,必須想通問題才能進入下一層,
唯一的人類小光,有辦法解開難倒大家的題目嗎?
同學小花和小威在地下室「看到鬼了」!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小光和同學阿珍、奈奈子用超能力打開了怪獸山洞的入口後……
看到了一堆長相怪異又愛吃關東煮的怪獸,
沒想到這群怪獸不僅膽小,而且還很粗心,
不小心把「重要物品」包進了給小光的禮物裡,
小光該怎麼處理這個意外獲得的「禮物」呢?
【冒險奇幻故事 × 哲學思考小學堂】
提升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培養領袖特質,
養成主動、獨立以及正確思考的能力。
「培養素養比灌輸知識更加重要。
而所有學科中最強調素養的,大概就是哲學了。」──冀劍制
【本書特色】
★用故事引導孩子思考,練習「怎麼想才對」,並避開「思考的陷阱」
★擺脫教科書式的枯燥乏味,以活潑有趣的奇幻故事,吸引孩子對邏輯思考與推理產生興趣
★透過每篇故事延伸的「哲學思考小學堂」,讓孩子輕鬆掌握邏輯思考技巧,鍛鍊偵錯神經
★引導孩子找出思考上的謬誤,鍛鍊正確的邏輯能力,同時培養正確價值觀
序 / 導讀
【作者序】比灌輸知識更加重要的事,素養
中、小學一○八課綱熱鬧上路了,就連蟄伏在大學裡,都能感受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素養!素養!這暴風眼核心,將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呢?
「素養導向」是一○八課綱的教學革命,光是這個名詞攜帶的理念與其激發的想像,就能讓人豎起大拇指,鼓掌叫好。但這只是開始,遙想雖然無限美好,近處卻仍步步襤褸。
過去的教育宗旨是以盡可能吸收豐富知識為主,但以一個大學老師來說,入學新生是否背了很多東西並非重點,就算以培育世界領袖為目標,也完全不是問題。只要學生具備好的學習素養,像是「喜歡學習」、「願意思考」、「具備好的理解力」。那麼,老師們便可毫無阻礙的發揮所長,讓山中樹苗成就一座森林。
顯而易見的,培養素養比灌輸知識更加重要。而在所有學科中,最強調素養的,大概就是哲學了。
好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問哲學界一位老前輩:「有沒有哪一個科目,如果不懂,就不足以稱之為哲學系畢業生?」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正在思考課程改革,究竟哪一個哲學系必修課是不能改為選修的?老前輩想了想,回答說:「以科目來說,沒有!但是,如果不具備哲學思考力,就沒資格稱之為哲學系畢業生。」我完全同意這個想法。簡單的說,哲學的訓練重點,不在於任何知識,而在於一種屬於哲學家的素養。
所以,當一○八課綱席捲而來,「如何培養素養」的問題,便紛紛向哲學敲門求解。
從小學領域來說,當有人開始提倡「兒童哲學」後,掌聲中也摻雜著噓聲。但兩者並不衝突。反對兒童學習哲學的,主要在於認為許多哲學知識不適合兒童,就像日本文學大師井上靖認為,適合讀孔子的年齡是七十歲。越早閱讀,效用自然越低,還說不定會有反效果。而支持兒童學習哲學的,主要在於培養哲學素養。這包含了養成論理的習慣(有主張就要有理由)、批判性思考能力(發現錯誤推理的敏銳程度),以及求知欲(培養求知與思考的樂趣)。
除此之外,某些哲學知識有利於培養這些素養。但須先轉換成一種較易吸收的型態。「如何轉換」也是兒童哲學的重要議題。
在素養導向的思維下,我們將改變評價教材的標準。過去在意教材裡知識的多寡,未來將更重視能否引出好的素養。
這本書是我在《國語日報》專欄所寫的一系列培養思考素養的第二本故事集。第一本的主要重點在於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而這一本則主要強調論理的思考習慣。但二本都以能在閱讀中培養思考樂趣為最主要目標。
雖然這是第二本,而且故事的上場人物相同,書寫過程中也的確是較晚寫的,但寫的卻是第一本之前的故事。所以,如果還沒看過第一本,建議先讀這本,這樣或許會有更連貫的感覺。如果已經讀過第一本,也沒關係,就看看在那更早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當然,這是一本培養思考素養的書,故事本身只是一條導火線,一路點燃好奇心的火種,讓學習成為樂趣。
然而,要讓素養導向教育獲得成功,不能僅靠教材。而是老師們、家長們也要一起加入,一同成長。這也是決定這場教育改革成敗的轉捩點。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