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

La Douceur de l’ombre : L’arbre, source d’émotions, de l’Antiquité à nos jours

NT$480NT$379save21%

5 件庫存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最多外國人閱讀的法國歷史學家

當代感官史巨擎阿蘭.柯爾本撰述,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

2013威立雅基金會環境圖書獎*

 

(*全球能源轉型標竿企業威立雅基金會,為支持促進公眾認識地球面臨的挑戰的作家和出版商,所頒發的獎項)

 

如果你對穿過樹葉的光線很敏感,

如果松樹的香味讓你感到興奮,

如果你曾經擁抱過一棵樹……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對於樹千絲萬縷、難以言說的感受,最全面的源頭筆記

 

每一種人類的情感,都可以透過樹來表達

樹總是令人著迷。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既是生命的起源,象徵著神聖和永生,更反映人類文明的軌跡,與普遍的情感經驗。

人身上潛藏著樹的原型,而樹以智慧牽引著人的生命經驗,兩者在物理、精神和情感上融通共感,密不可分。

因此無論是神聖的橡樹、哀戚的柳、孤高的石松……人類愛樹,多半是出於一種精神需求;而每個人心底,也永遠有一棵樹扎根。

 

◎樹撩撥人的情感,引發各種想像

從古至今,人們對樹木浮想聯翩,引發的想像多不勝數:

•生命樹:伊甸園中央聳立著「生命樹」,樹上結有十二棵果實,代表十二個月,葉子醫治聖人,為他們免除肉體老病,賜予他們青春永駐。

•引誘之樹:「知善惡樹」是天堂裡最出名的蘋果樹,它的果實美麗又可口,亞當與夏娃明知不可為,卻吃下禁果,被逐出伊甸園。

羞恥樹:伊甸園裡有一棵有靈魂和眼睛的「羞恥樹」,會表達恐懼、感到羞恥,是現代人害臊的始祖。

惡魔之樹:傳說睡在胡桃樹下會發燒、頭疼,或在睡夢中被邪靈附體,其樹根毒性尤強,能讓鄰近牲棚裡的動物暴斃,該納入撒旦的植物志。

會做夢的童話樹:安徒生童話裡有棵愛思索的老橡樹,它在聖誕夜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之前,於酣眠中回想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後一場夢……

善妒的樹:波斯王愛上了一棵秀麗的懸鈴木,每天都去親吻它,睡夢中也只見得到它,最後這位偉大的君主在摯愛的懸鈴木懷抱中斷氣……

葡萄樹女:傳說中的「葡萄樹女」嫁接在葡萄樹上,個個美貌無雙,指尖到頭頂都是葡萄藤蔓。她們親吻經過的男性旅人,兩個倒霉鬼的生殖器被綁住,變成葡萄樹。

 

◎樹所引發的感官世界

翻開這本書,你會看見一棵樹是如何與你溫柔繾綣,有時又令你動魄驚心。

如何一方面令你恐懼戰慄,一方面又讓你心生嚮往。

永生的嚮往:樹木擁有不屬於人類的時間性,將世間記憶濃縮在年輪裡,激發人對永生的嚮往。

顫慄恐懼:有些樹天生有毒、萬年長青,彷彿與惡魔簽下契約;有些樹渾身是刺、妖形怪狀,被視為邪惡樹木,令人恐懼、毛骨悚然。

喚起回憶:樹令人想起童年時光,喚起溫柔的回憶,促發非自主的記憶。

愉悅的慰藉:樹蔭帶來的隱蔽快感,提供人愉悅的慰藉,這樣的簡單樂趣,被視為幸福的頂峰。

神聖情懷:樹是天地間的信使,能與靈魂交流、傳達神諭,引發神聖的崇敬情懷。

 

作者是當代感官史巨擘、專研人類感覺的歷史學家,邀讀者走訪令人激動了數個世紀的樹木。

本書談論的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樹,而是樹對於人的文化意義。

書中按照年代順序,羅列歷史上聆聽樹木祕密語言的人們,所被勾起的情感與悸動──從伊甸園的蘋果樹到奧維德、普魯斯特、雨果、梭羅和達爾文,每章依不同的情感主題書寫闡釋,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樹木情感年表。

在這段豐富迷人的樹木感官之旅中,你會發現樹木的每一道弧線都是祈禱,每一片葉子都是一種聲音,回應我們體內的一個欲望;

並從而理解到,人類是如何讓樹木成為我們亙古的知己,以及永恆神聖的生命導師。

 

◎各界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李作婷/植物考古學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徐嘉君/《找樹的人》作者

陳大為/臺北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董景生/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詹鳳春/臺灣第一位女樹醫

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媒體好評推薦

「柯爾本這本充滿感官體驗的樹木百科全書,徹底反映人類的靈魂……」

──《觀點報》

「感性的歷史學家柯爾本以優美的文筆,破解文人、哲學家、博物學家與藝術家面對樹木時的感受。」

──《國家地理雜誌》

「柯爾本描敘人類感覺歷史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費加洛雜誌》

「前所未有、內容豐富的研究。」

──《世界報書評》

 

讀者好評

•小心!這是一本會讓你流連忘返的書,它會帶你從一個樹木分支來到另一個分支,就像樹上的男爵那樣,樂而忘返。

•這本書可以陪伴你一整個夏天,翻開它,誦讀其中援引的詩句,最終會了解人類是如何讓樹成為我們的知己、情感與智慧的源泉。

•無論是被詛咒的、令人不安的、神聖的、奇妙的、陰暗的、可供做白日夢還是色情的樹,透過本書的引介,你會知道樹木從古至今所有的故事。

 

關於樹,你不知道的事

•楓丹白露森林的每一棵橡樹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法國的孚日省,人們會通知花園裡的月桂樹主人已死。

•人們建造柳條穹頂的植物大教堂,在橡樹洞裡建造房間宴客。

•有人嘗試將身體嵌進樹皮,甚至在臨亡前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傳遞進墳樹……

•用雙唇親吻苦澀卻光滑的樹皮,會感到我們是同樣土壤孕育出來的孩子。

•躺在山毛櫸林中,吸進春日的暖空氣,你會體會到與大自然的靈魂相通。

•多虧樹木,我們可以用生命而非知識去喜愛、思索、默想,就像以往在伊甸園本該是這個樣子。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1936年生於法國奧恩省,是法國19世紀歷史的專家,曾任教法國杜爾大學、巴黎第一大學等,也獲選為法國大學科學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院士。

極少歷史學家能像他那樣享譽國際,因為他總能從新穎獨到的角度研究感官體驗的歷史,被認為是專精於研究人類感覺(情緒、情感)的歷史學家,極力發掘過去的感官世界,被譽為「最多外國人閱讀的法國歷史學家」。

他大部分的作品著重於分析性、愛、恨與身體對歷史研究所帶來的影響,而研究焦點則放在人們對感覺的使用,以及法國社會和社會想像中所呈現的文化形式。此外,亦曾為文探討「表象史」(history of representation)在歷史書寫中的理論基礎。

著有多本感官歷史的專書:《樹蔭的溫柔》《歡場女孩》《惡臭與芬芳》等。

 

譯者簡介

張喬玟

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二○○二年前往法國,入巴黎第四大學就讀。目前長居瑞士。譯有《樹蔭的溫柔》《好聲音的科學》《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地心探險記》等十餘本書。

目錄

引言

第1章 寫在樹上

第2章 逝去時光的老證人

第3章 地獄與天堂間的使者

第4章 因樹木而起的神聖情懷

第5章 樹木:從害怕到恐懼

第6章 夢幻神奇的不可思議之樹

第7章 樹木的靈魂

第8章 樹木的類比與個體化

第9章 樹木的感覺及人類同理心

第10章 樹木的品德

第11章 樹木作為說話對象、知己和心靈導師

第12章 樹木與回憶

第13章 樹木與春夢

第14章 樹蔭下的風俗習慣

作者序(節錄)

「他懂得看樹。」貝璣這麼寫雨果,言下之意是撇開他認為雕章鏤句的部分不談,這位偉大的法國國民詩人首先是名異教徒。這就是本書的目的:跟隨那些自古至今「懂得看樹」的人的腳步。賀拉斯、維吉爾、阿里奧斯托、龍沙、杜爾菲和拉封丹,都懂得看樹。接下來還有盧梭、歌德、諾華利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施南古、莫里斯‧德‧葛航,之後是維爾哈倫、普魯斯特、法蘭西斯‧蓬日和博納富瓦。當然,以上舉的都是作家,而我們還會在這場漫步中遇到畫家。

他們都曾因眼前的樹木神魂震動,著迷於它作為天地間信使那循環不息的能力。他們讚賞過,也曾為這至高無上的植物悚然心驚。幾乎每個人都巴望過、聆聽過樹木說話。有些人期望從它傳達的訊息中得益,讓樹木成為他們的心靈導師,與之對話;還有比較罕見的一群人則試圖與樹木融為一體,向之示愛。

如此豐多的感覺與情緒化為行動:躺在綠蔭下放鬆度日、冥想、遁逃、隱伏、躲避、攀爬……這種種行為都是在回應內心深處的衝動。

我寫的不是對樹木興味盎然的舉動、臣服及眷戀;然而在那些訴說他們情感的人當中,有很多也指出自己擁抱、親吻過樹木。有些人嘗試將身體嵌進樹皮,企盼植物能讓此印記長大;更極端的一些人在臨亡前還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傳遞進墳樹裡。

本書邀請大家走一趟漫漫長途。我們不去森林,因為木隱於林,主要是看看鄉間的樹木、籬笆樹、卓然不群的野樹及家樹。這些樹令人激動了好幾個世紀,而要分析這些情緒的多樣性即使連篇累牘也難以盡寫。不要把本書與植物學、森林開發或是針對樹木的民俗集體表現、樹木披上的政治象徵還有(重於一切的)它引起哲思的效果混淆了,那些東西今日都已了無新意。

這裡提到的只是一些千百年來能言擅寫的人,特別是傳達作為本書背景的感受:因為樹木的乍現及存在而動魄驚心。

內容連載

愛上樹的波斯王

希羅多德與老普林尼都敘述過波斯王亞達薛西斯和樹木的兩情相悅,甚至因愛生妒。貝爾傑哈克、福樓拜都參考過。在亞達薛西斯前往攻打希臘的途中,來到撒狄附近,他因為懸鈴木秀麗絕倫,陷入了熱戀。他以黃金為它妝點,並且派其中一名「不死人」日夜守護它。據貝爾傑哈克《太陽世界旅行記》中發言的「樹之聲」所說,薛西斯可能是他父親岡比西斯吃了懸鈴木的果實後懷上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獨愛樹木,特別是吸引他的那棵。每天他都去親吻它,睡夢中也只見得到它。人們注意到亞達薛西斯的撫摸能讓這棵懸鈴木歡喜,而彼此的熾熱也讓它神采煥發。貝爾傑哈克的樹木敘述,它的樹葉看見薛西斯就會樂得扭動、顫抖,樹枝朝國王的臉彎下來,好似要擁抱他。特別是這棵懸鈴木還善妒;至於國王的愛情則無盡無休。他讓人把床架在懸鈴木下,而懸鈴木每天早上把樹葉分泌的蜜和露滴在亞達薛西斯身上。這位偉大的君主在摯愛的懸鈴木懷抱中斷氣;波斯人想把他的屍體跟這棵樹的樹枝一起焚燒。貝爾傑哈克的「樹之聲」又敘述:「火堆被點燃的時候,我們看見火燄與屍體的油脂纏繞一起;它們熾熱的頭髮交相纏捲,變成裊裊細煙直升到看不見的遠方。」

我們不應該對這個怪誕不經的影像發笑。它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兆頭,預示了今天美國某些墓園裡屍體與樹木交換DNA的習俗。

貝爾傑哈克這個誇張的作品是有文獻根據的例子,我們不應該忘記這種情節在古代史中並不罕見。老普林尼指出在圖斯庫盧姆一座奉祀黛安娜的聖林裡,一棵山毛櫸撐天而立,雄辯家撒路斯提烏斯,也就是尼祿的姑母多米提亞的丈夫,對這棵樹產生了濃烈的愛,親吻它,擁抱它,躲在它的樹蔭下,並用酒灌溉它。馬克羅比烏斯認為用純酒養育樹木的做法的鼻祖是雄辯家霍爾登西烏斯。塔西陀曾敘述,羅馬政治家瓦列里烏斯決定割腕、要切開自己的血管時,讓人移開他的火葬堆,以免他院子裡的樹葉因為火的熱氣而損傷。

 

樹木及其魅惑人的吸引力樹精

奧維德介紹了一群被變成樹木的寧芙、少女或婦女。達芙妮的變形是影響西方人最深遠的例子。奧維德精確陳述達芙妮為擺脫阿波羅的欲求,自願被變形的過程。

愛之箭射穿了太陽神,他立刻愛上達芙妮。達芙妮卻被驅愛的箭射穿,跑遍靜寂的樹林。到了最後,阿波羅為愛窮追不捨,就在他的氣息輕觸達芙妮頸間四散的亂髮時,達芙妮向坦佩谷的水神父親帕紐斯呼救,要求變形。

琉善在《真實故事》中提出了另一個形象,浸淫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的想像。他在書中描述一群不知羞恥的葡萄樹女。嫁接在葡萄樹上的她們個個美貌無雙,指尖到頭頂都是葡萄藤蔓和葡萄。她們渴求男性的陪伴,所以跟希臘旅者打招呼,以他們的語言跟他們說話。她們親吻旅人的嘴巴,令他們陶醉不已。兩個倒霉鬼的生殖器被綁住,變成葡萄樹。

而《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段情節,成為另一種閱讀中世紀樹精的方式。

來自希臘的征服者在森林裡稍事休息。一些美貌光芒四射的女子,「肌膚白裡透紅,雙目炯炯有神,眉歡眼笑,嘴巴與鼻子線條分明,身段苗條,胸部小巧,臀部緊裹在服裝裡」每棵樹下都有一位。因為這些美人都在樹下度過夏天。「冬天,她們回到樹裡,化在樹根中。灌溉她們的血是樹液,她們渴求的精液必須使樹液受孕。」這些體液確定植物早於人類。希臘士兵讓女子們採取主動,在每棵樹下恣情縱欲了整整四天,然後抽身逃離這蠱惑人心的溫柔鄉。

 

◎安徒生的橡樹會做夢,睡美人長眠的矮林為王子開道

樹木一直都是童話的要角,在十七世紀尤其是如此。森林和矮林都被描繪成人類起源的美妙奇境。另一方面,樹木因為萬古不移,更彰顯人類飄泊不定。誰都記得那座為了保衛睡美人而穿越不得的矮林,它自動開路,讓白馬王子通行。

安徒生在〈老橡樹的最後一夢〉這篇童話裡呈現的,並不是一棵如夢似幻的樹。他跨得更遠,因為他的目的是想像並呈現植物做的夢。這是一棵四百歲的橡樹,孤眠於冬夜,那是個聖誕夜。每年夏天,它都會思考自己與周遭生物間在時間性上的差距,尤其是蜉蝣生命的短暫。橡樹想,後者無法代表橡樹的時間;連它都很難想像自己消失之後,世界的輝煌模樣。

目前,在這個聖誕夜,橡樹正在酣夢中。它在死亡的前夜回顧自己的過去。它記得還很小的時候,橡實是它的搖籃。它在腦海中列舉自己一生中有過什麼用處:它曾經是航海家的航標,曾經是鳥巢、鳥兒辦音樂會的舞台,也為候鳥擋風遮雨過。它特別記得好幾百年前,騎士和他們的貴婦會過來享受它的樹蔭,來這裡從事鷹獵;群狗光臨;士兵臨時紮營;情人約會;「綠林好漢」在這裡聚頭,把風弦琴掛在它的樹枝上。

這時老橡樹的夢裡浮現一種在抽長、舒心的感覺。它覺得自己想要投奔太陽,然後再從那裡投奔星星。在這翱翔升空的夢中,它感覺自己的根從地底拔離。「眾樹和昔日的樹種」,早已消失許久的,也加入它。「我可以飛」,橡樹這麼想著,在這個聖誕裡,一場狂風暴雨把它連根拔起,一併奪走了水手慣用的航標。

 

刻在樹皮上的情書

十八世紀甚至十九世紀,有情人的塗鴉散見處處,最後普及了起來,進入「在變成紀念冊的樹上抒懷」這個更廣袤的宇宙。因此情感的記號以及文化的參考,充斥在鄉間及森林裡。據尚–克勞德‧波爾東所言,楓丹白露這座森林因為樹幹布滿你情我愛或徒具紀念性質的塗鴉,成為「綠色博物館」:一個自身情感散播到社會上的明證。

戀愛中的人需要刻下他們的名字,讓字母交纏如麻,給自己創造一個祕密的樹木朝聖地,維護這段情感,以待重逢,我們可以從許多私密日記和通信裡,找到這個需求的普遍化。一八二九年五月二十日星期三,文學教授艾梅‧居耶‧德‧費內克斯寫給情婦阿黛兒‧香克:「我搭車到杜樂利花園去看我們的第一棵樹──因為情人的愛情朝聖地的樹木遠遠不會只有一棵──我駐足在樹下十五分鐘之久,靠在妳占據過的位置,重溫我倆在一八二四年六月十七日,在這個樹蔭下說過的每句話,做過的每件事,想過的每個念頭。我在樹上找到昔日刻下的A,很後悔身上沒有合適的工具,讓我再刻下第二個。說到這裡,妳有沒有去看看我們在布勒特伊大道上的那棵樹呢?」

阿黛兒對「親愛的榆樹」「親愛的我倆的樹」發言,對它說:「你為我倆的愛情保密,是我倆的碰頭處。你或許會活得比我倆更久,假如我倆之中有人先走,你會為留下來的人傾注溫柔的眼淚。」

 

吊人樹

到了十七世紀,特別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吊人樹」(也稱「枯樹」)予人的恐怖印象特別強烈。在法國諸多地區都可以撞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雷埃爾斯維爾的樹。一六三三年至一六三四年間,發生在這棵生長於畢奇附近的「絞架樹」上的事,讓它得到這個名字。那一年,瑞典傭兵把奇榭德全村村民吊死在這棵樹上。賈克‧卡羅有一幅經常被複製的版畫,描繪了這場集體吊刑的恐怖。寇沃爾說栗樹尤其適用於這種酷刑,它側邊樹枝的長度及韌度利於擔任天然絞架的角色。

喬治‧桑在《我的人生》陳述了兒時最驚心動魄的經驗:夜間行經奧爾良森林時,因為林中樹木而驚懼萬狀。祖母說過的傷心故事讓孩子眼前的樹木變得凶惡猙獰起來。這位老婦人說法國大革命之前,強盜會被吊死在路邊的樹上,「甚至就在他們犯下罪行的地方,所以我們在這條路上的每一邊,都可以近距離看見樹上的屍體,風一吹,他們就在你頭上東蕩西晃。只要常出門逛蕩,就會認得每具吊屍。」接下來她描述的是一具魁梧的女性屍體,黑髮在風中飄揚,「烏鴉繞著她飛,爭食她的腐肉:那個景象可恐怖了,還有一股惡臭會伴隨著你直到城門口。」我們可以明白年幼的喬治‧桑在這樣一趟夜路中,會想像「吊屍在老橡樹上飄搖」,而且每外出一趟,就要重新膽寒一遍,一直到她十五或十六歲。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