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死亡航跡:豪華巨輪露西塔尼亞號,扭轉一戰的致命十八分鐘

Dead Wake: The Last Crossing of the Lusitania

NT$480NT$379save21%

已售完

貨號: 9789864893515 分類:
網上分享

譯者簡介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1968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

內容簡介/名人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4.5顆星好評,高達6500則讀者書評

 

歷史化為暢銷書的敘事大師──拉森

以好萊塢鉅片的敘事手法,重現史上最大船難

人性的傲慢、霧海變化、嚴的情報、英國政府的密謀

造就一連串的偶然巧合錯誤估算

1198個無辜的靈魂,淒慘地葬身愛爾蘭外海

 

 

張國立(作家)、臥斧(文字工作者陳栢青(作家)、NeKo嗚喵(人氣書評youtuber

──強力推薦

★《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汀:

好看極了,從頭到尾引人入勝

★《紐約雜誌》:

我們已經等不及看詹姆斯・麥隆拍出艾瑞克・拉森的《死亡航跡》

★《舊金山紀事報》:

這本書會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搶著買下電影版權。

◎一位訂好船票的旅客在旅館度過了輾轉難眠的一夜,

一整晚她都聽到一個聲音說:

「如果你進到你的臥艙,你就再也出不來。」

◎稍早,邱吉爾發信給英國貿易部主管:

「最重要的是吸引中立船隻到我們的海岸,尤其是希望將美國捲入對德國的衝突。」

 

◎啟航前,報社記者訪問了乘客范德比爾特:

「這次是否會跟你上次選擇不搭鐵達尼號一樣幸運?」

這位美國鐵路大亨面露微笑,未發一語。

 

◎在鐵達尼號沉沒時倖存的時尚設計師,這次選擇取消露西塔尼亞號的船票;

上回恰好取消搭乘鐵達尼號的美國花花公子,這次卻自信滿滿,

搭上了號稱沒有德國潛艇能追上的露西塔尼亞號……

 

 

露西塔尼亞號,與「鐵達尼號」齊名的史上最快郵輪

同樣大得像座山、同樣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卻像約好了似的,先後沉入海底

人為的疏失、被忽略的警訊、一戰的陰謀棋局

歷史的偶然與巧合,隱隱交纏的宿命,竟如此殘酷的相似……

 

 

死亡航跡【航海術語】:船隻或魚雷在海面上留下的跡線

一九一五年五月一日,豪華海上郵輪露西塔尼亞號從紐約出發,航速高達25節,載著千餘名乘客(其中有123位美國人)與數量可觀的兒童和嬰孩,前往英國利物浦。

北方不遠處就是白星郵輪的碼頭,三年前,接近五月時,鐵達尼號原定要在這裡入港。如今,冠達船運的露西塔尼亞號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當天一早,紐約市的報紙上才剛刊登了德國大使館的警告。不久前,德國宣布英國周遭海域為作戰區:就算是商用或中立國船隻,只要往英國方向行駛,都可能遭到德國U型潛艇攻擊。

然而,露西塔尼亞號的船長卻認為,這號稱「海上灰狗」的世界第一快郵輪,必能躲過德國潛艇的魚雷威脅,殊不知最料想不到的災難,正等在前方……

擅長將歷史寫得像小說般精采的拉森,將船上旅客的證詞、U型潛艇指揮官的戰爭日誌、祕密攔截和解碼的無線電訊息、被愛沖昏頭的美國總統情書,交織出一個融合真實事件的海上驚悚故事。

 

大海上最醒目船,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頂級的戰利品

拉森以優雅而懸疑的手法,傳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悲劇性的事件,讓露西塔尼亞號遭德國潛艇擊沉的故事多線敘事同時進行,營造兩艘船逐漸逼近時的巨大恐懼氣氛……他對英國事先掌握情報且眾多旅客期待下仍未派出軍艦護衛的處置方式,提出了更多的洞見。綜合政治、經濟、科技、甚至天候狀況等多方因素,他為這場看似不可能、實則不可避免、最終震動了全世界的災難提供了全新的看法。

《死亡航跡》充滿魅力和懸念,描述了一系列令人回味的人物,從著名的波士頓書商小查爾斯・勞里亞特,到美國第一位女建築師希奧黛特・波普、美國總統威爾遜、露西塔尼亞號的船長透納、德國U型潛艇指揮官史威格……更捕捉了人們避談的陰謀、災難中強大的情緒與貼近深入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它傳述了此事背後長久被蒙蔽的歷史事實。

各界讚譽

暢銷榜

2015 Amazon三月最佳好書(Best Book of the Month)

2015年Goodreads Choice Awards歷史與傳記書籍第一名2015年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值得注目非小說類書籍2015年Kirkus最佳書籍2015年Indigo最佳書籍聖路易斯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2015年最佳書籍2015年邁阿密先驅報最受喜愛書籍(Miami Herald Favorite Book)2015年BookTrib最佳敘事非小說類書籍(BookTrib’s Best Narrative Nonfiction Book)圖書館閱讀2015年十大圖書(LibraryReads Top Ten Book)圖書館雜誌2015年十大圖書(Library Journal Top Ten Book)

華盛頓州圖書獎(the Washington State Book Award)歷史/一般非小說決選名單

【媒體盛讚】

【名家讚譽】

「隨著來自英國和美國逐一揭露的訊息,隨著以魚雷擊沉郵輪的德國U-20潛艇上每個緊張、密室恐懼的場景逐一鋪陳,隨著露西塔尼亞號上的每個小插曲,拉森巧妙安排的故事節奏營造出了懸疑性。他對充滿反諷的細節觀察入微,對時代感知掌握敏銳,拉森編織了一個宏大的故事,讓露西塔尼亞號的重要性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本書或許會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搶著買下它的電影版權。」──《舊金山紀事報》

「拉森是一名記者,他寫的非虛構作品讀起來像小說,令人愛不釋卷。這本書亦不例外。我對鐵達尼號知之甚詳,但對露西塔尼亞號所知不多。它填補了這個缺漏……好看極了。從頭到尾引人入勝。」──喬治・馬汀,《冰與火之歌》作者

「〔拉森〕一再展現他揭露故事動人細節的卓越能力,透過他的敘事手法讓歷史時刻鮮活重現。不過在這本新書裡,拉森再次超越了自我 ……《死亡航跡》最令人歎服的是透過拉森驚人的研究,讓我們感受到露西塔尼亞號船上(旅客與船員們)強烈的個體性,當我們一路讀下來瞭解到我們認識的角色將隨船同沉大海時,拉高了我們的焦慮感受。一部充滿了反諷和『若非如此……』的書,《死亡航跡》是歷史敘事的巨作。」──《Book Page書評》,首選

「拉森在《死亡航跡》精彩演繹〔露西塔尼亞號的命運〕,對露西塔尼亞號最後旅程做了詳細鑑定和引人入勝的描述……沒錯,我們知道露西塔尼亞號故事的結局如何,但其中仍有很多令人指節發白的張力。在《死亡航跡》裡,它對郵輪最後一個星期的命運提供了令人讚歎的完整調查,基本上是好萊塢鉅片的處理方式。」──《多倫多環球郵報》

「在文筆較平庸的作家手中,露西塔尼亞號最後橫渡大西洋的迷人故事有可能落入乏味的角色刻畫、對潛艇戰略大費手腳的技術分析、或是一次大戰前全球政治的縮影描繪。艾瑞克・拉森則非如此……拉森將這些各自分離的主軸融於一爐,彼此相連貫,創造出一個有關露西塔尼亞號的結局與美國投入戰局饒富興味的故事。」──《匹茲堡郵報》

「在你心中,豪華郵輪露西塔尼亞號的沉沒可能只是存放在小房間裡的一堆檔案……在讀完艾瑞克・拉森對露西塔尼亞號毀滅生動的重建之後,你會需要更大一點的房間……拉森的書是一個資料收集縝密的非虛構作品,並非事件的小說化,但它有動人的敘事和迷你影集般的節奏,同時兼具娛樂性和知性。」──《密爾瓦基前哨報》

「就如同書名的郵輪般順暢的敘事,拉森以緊湊的手法傳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具悲劇性的事件……直截了當提醒了我們,戰爭究其根本而言,是攸關生死的大事。」──《出版者週刊》

「拉森再一次將複雜的時間轉化成充滿人味的精采故事。書中懸疑的描述會讓熱愛軍事和航海史,以及喜歡一般通俗歷史的讀者都深深著迷。」──《圖書館期刊》

拉森是非虛構通俗敘事的現代大師之一……一位知識豐富的報導者和文思巧妙的風格家,深諳將各路情節發展巧妙裁剪成動人故事的訣竅……一部主題宏大具娛樂性的書,激發新一代的讀者對這改變歷

史的重大事件的共鳴。」──《紐約時報書評》

「拉森是將非虛構文類處理成華麗大戲的老手……他知道如何挑選最有潛力的細節來製造效果,不斷醞釀直到它們發酵,他對縈繞人心但未曾細究的細節有獨到眼光。」──《紐約時報》

「在他對昔日全球最快客輪的最終時刻的全新檢視中,拉森鮮活地重現了過去……他透過電報、戰爭日誌、情書、旅客的陳述,提供扣人心弦的細節、我原本不知自己會熱切想知道的事……緊張刺激、具戲劇性,劇力萬鈞。」──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這本書迷人而詳實的描述,展示了眾所周知的事件表面底下更加豐富的真相……拉森做出截至目前為止對〔露西塔尼亞號的沉沒〕最清晰也最具懸疑性的描述,同時他找出了在各種「宏大與令人心痛地細小」的各種不幸巧合,營造出這艘的充滿苦痛的最終時刻中真實的情感力量。」──《華盛頓郵報》

「既驚悚又引人入勝。當兩艘船艦在海上遭遇時,敘事的節奏彷如電影《大白鯊》──郵輪的沉沒同時既是絕無可能、又是不可避免。當然,你不會站在大白鯊這一邊,但拉森難以置信的細節鋪陳令你屏息難以釋卷。」──《娛樂週刊》

「艾瑞克・拉森的看家本事是把歷史化為暢銷書,讓人讀來緊繃如驚悚小說……一部無懈可擊的非虛構懸疑傑作。」──《美國今日報》

「讀者如期待看到對史上最大船難之一轉換快速、情緒飽滿的描述,會發現《死亡航跡》陰鬱又令人情緒沸騰。拉森是技巧非凡的說書人,他刻畫露西塔尼亞號與U-20潛艇之間,與其背後政治勢力的角力,敘事的懸疑手法臻於完美。」──《里奇蒙時代快訊報》

「由於拉森對故事的敏銳感知,當他進入到悲劇事件本身,整本書自動浮現鮮明的形式。你具體感覺到在一艘正在沉沒的船,以及當天消逝的生命的重量。這是出自於令人愛不釋卷的歷史書,所有人物和細節都反映細密準確的眼光和追根究底的調查,這正是拉森作品帶給人特有的閱讀樂趣。」──Flavorwire

「〔拉森〕娓娓道來郵輪的最後航程……他為故事主題找尋了豐富的資料——電報、無線電訊息、生還者的陳述、祕勤局的紀錄、潛艇指揮官的戰爭日誌、情書、英國海軍部與大學的檔案資料,甚至是露西塔尼亞號罹難者的停屍間照片……包含眾多揭露真相的政治、軍事、和社會訊息,拉森的《死亡航跡》,在其核心最深處,是為海上罹難的一一九八人致敬。」──《坦帕灣時報》

 

目錄

預佈懸疑

船長的話

第一部 「煩死人的猴子」

第二部 跳繩與魚子醬

第三部 死亡航跡

第四部 黑靈魂

第五部 藏著祕密的海

終曲:個人的影響

 

資料來源與致謝

附錄

【給讀者的話】

預佈懸疑

 

我一開始閱讀露西塔尼亞號的資料完全是一時興起,任隨我在出書前後廣泛而貪婪的閱讀策略而行。閱讀心得讓我既著迷又驚駭。我原以為已知道事件的全貌,但就跟我深入研究一個主題後常遇到的情況一樣,我很快發現自己錯得離譜。最重要的是,我發現事件中被埋藏的模糊細節——就某些角度而言,是刻意被模糊的——裡頭有個簡單明瞭而令人滿意的東西:一個很棒的故事。

一如往常,我要馬上補上一句,這是一部非虛構作品。所有放在上下引號之間的內容都是來自某個回憶錄、書信、電報,或是其他歷史文件。我的目標是試著編排眾多交會在露西塔尼亞號事件中真實發生的懸疑以及浪漫愛情(沒錯),讓讀者能有和當時的人一般身歷其境的體驗(雖然過度敏感的讀者也許會想要跳過在尾聲部分某些驗屍的細節)。

不論如何,我現在要呈現的是露西塔尼亞號的傳奇故事,以及運作其中的各種力量,有些巨大、有些令人痛心地微小,它們匯聚在一九一五年五月風和日麗的一天,製造了一場重大的悲劇,其真正的本質和重要性曾經被長期籠罩在歷史的雲霧中。

艾瑞克・拉森

內容連載

船長的話

 

一九一五年五月六日的夜晚,當他的船駛近愛爾蘭的海岸,威廉・湯瑪斯・透納船長(Capt. William Thomas Turner)離開了船橋走向頭等艙的表演廳,他告訴他的觀眾們,明天五月七日星期五,船隻即將進入被德國劃入「作戰區」的愛爾蘭南部水域。這根本算不上新聞。船從紐約出發的那天早上,紐約報紙的船運版上已出現了一篇通知。它是由德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所發出,提醒讀者作戰區的存在並警告「懸掛英國旗幟,或是它任何盟國旗幟的船隻,都可能遭到摧毀」,搭乘這類船隻的旅客「風險自負。」雖然這個警告沒有特別點名哪一艘船,外界普遍解讀它針對的就是透納的露西塔尼亞號;的確,也至少有一家知名的大報《紐約世界報》將警告擺在冠達船運刊登的這艘船自家廣告旁邊。自此之後,根據搭乘頭等艙的劇場設計師奧立佛・伯納德(Oliver Bernard)的說法,幾乎所有的乘客整天就是「作夢、睡覺、吃飯想的都是潛艇。」

透納現在向觀眾們透露,當晚稍早前,船上已收到愛爾蘭外海有新的潛艇活動的無線電警告。他向大家保證沒有緊張的必要。

這段話如果是從其他人的口中說出,聽來可能會像完全無效的安慰劑,但透納本人深信不疑。他對德國潛艇的能耐抱持懷疑,尤其他的船被暱稱是橫渡大西洋的「海上灰狗」之一,正是以它傲人的航行速度得名。冠達船運的高層和他的看法一致。公司在紐約的主管對德國的警告做出了正式的回應。「事實上,露西塔尼亞號是海中最安全的船。它的速度讓所有潛艇都望之莫及。沒有德國的戰艦有辦法追上它或靠近它。」透納的親身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在擔任另一艘船的船長時,據他自己研判曾兩度遭遇到潛艇,在他下令全速前進之後就順利擺脫它們。

■船隻滑過平靜的海面猶如一把剃刀滑過凝膠。

莫頓全神貫注他的工作,所以他「每幾分鐘就看到十幾件東西」。

到了兩點鐘,被安排第二批用餐的二等艙旅客午餐正吃到一半。頭等艙旅客則搭著電梯在兩層甲板間上下移動,電梯的動力是來自船上的發電機。

此時天候狀況完美,天色晴朗──宜人天氣讓女王城和金塞爾的一些家庭也來到老頭岬角野餐,享受暖洋洋的天氣,看著海上船舶的來往。他們正好也會看到露西塔尼亞號,在大約二十英里的海上,它巨大的煙囪朝著天空吐出黑煙。

在船「眼睛」位置的莫頓從船右舷往大海望去的景觀清楚而明亮。「在兩點十分,」他說:「我看了一眼我的錶,再把它放回口袋。我環視了船右側的海面,就我粗略的判斷,我看到大概約五百碼外海面爆出了一個泡沫,在船首右側四點位置。」在他看來,它像是個從水底浮出在水面爆裂的氣泡。

片刻之後,他看到某個東西在平滑的海面底下移動,一條跡線清楚有如「一隻隱形的手拿著粉筆在黑

板上畫出來一樣。」

他趕緊拿他的擴音器。

 

■透納船長離開了船橋,走下樓到他的艙房。大約一點三十分左右,已經離開舵輪位置的舵工強斯頓被派下去通知透納,此時距離金塞爾老頭岬角為「船首左舷十點,距離二十英哩」。船隻航行的路線正逐漸貼近海岸。

強斯頓又回到了船橋。半個小時後,剛過兩點鐘不久,他聽到了叫喊聲:「有一枚魚雷來了。」

 

■布景設計師奧立佛・伯納德正站在遊廊餐廳,「懶洋洋地」靠著窗子看著外面的景色。他看到了一個像是魚尾的東西出現船右側海面。接下來「一長串湧起的泡沫」劃過了水面,朝客輪而來。

一個美國女子從後面站到他旁邊說:「那不是魚雷吧,是嗎?」

「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他說:「我渾身感到不舒服。」

它來了,這個讓每個人害怕的東西。「從離開紐約那一刻起,我們腦子想的、做夢夢的、吃飯、睡覺都是『潛水艇』,但是真正可怕的危險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卻幾乎無法相信自己親眼所見。」

伯納德說此時幾乎談不上恐懼。「我想所有的人,包括婦女和小孩在內,他們的恐懼感都比不上內心的驚訝和震撼,他們如今意識到,過去五天來半開玩笑談論到的恐懼竟終於成真。德國人的『虛張聲勢』實際上演了。」

海面的跡線仍持續朝他們前進。

 

■那第一場騷動、第一個在海上翻攪的泡沫,實際上是潛艇的發射管在釋放出魚雷時所排出的壓縮空氣。魚雷本身的長度為二十英呎,直徑二十英吋,它的頂端形狀如穀倉的尖圓頂,含有三百五十磅的黃色炸藥和稱為「黑炸耐」(Hexanite)的烈性炸藥。一般德國潛艇指揮官設定的深度為十五英呎,不過這枚魚雷則是在水面下十英呎航行。它的速度約三十五節,相當於時速四十英里,它的動力是由彈頭後方氣槽儲存的壓縮空氣推動,氣槽就緊靠炸藥隔艙的後方。空氣推動引擎的活塞,讓兩個推進器分別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藉以維持魚雷不致滾動和偏移。這些空氣隨後排入海水中,形成氣泡而浮上海面。這些泡沫浮出水面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這表示魚雷本身永遠比水面上出現的跡線還要更前面。

隨著魚雷前進,從彈頭流過的海水推動了一個小推進器,它解開了魚雷在儲存期間預防爆炸的保險裝置。這個推進器從彈頭滑下並落入海底,並因此打開了一個啟動機制,在撞擊船身時會引爆魚雷更大部分的炸藥。一個陀螺儀則是維持魚雷的航線,調整它水平和垂直的偏轉。

在海面上留下的跡線有如一條長長的蒼白疤痕。在航海的術語裡,這種會逐漸消散的水流跡線,不管是來自船隻或魚雷,都被稱為「死亡航跡」(dead wake)。

 

■平靜的海面讓一些旅客可以看到魚雷,清楚的程度教人吃驚。

手上還拿著麥迪西的書的杜懷特・哈里斯沿著船右側朝船尾走去時,某個東西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寫道:「我看到魚雷過來了!──水中一條白色與淡綠色的長線!──我站著全身動彈不得!」

船上來自康乃狄克州的旅客,鎖鏈的銷售員詹姆斯・布魯克斯(James Brooks),他當時正在救生船甲板上散步,在他上一層的甲板──無線電甲板,朋友們正招呼他一起玩沙狐球。這兩個朋友是來自芝加哥的蒙塔古・格蘭特夫婦(Mr. and Mrs. Montagu Grant)。他爬上樓梯,從上層甲板朝他們走去時,看到了一條快速滑過水面的跡線。

「噢,沒錯,我看到魚雷過來,接著我大喊:『魚雷!』然後衝向樓梯後方的欄杆,身體前傾只靠一隻腳站立,從上往下看著客輪外側,看著我預期將發生的爆炸。」

任何人都應該覺得這個景象十分駭人。布魯克斯則是著了迷。他看到魚雷本身遠遠領先水面跡線在移動,穿過他形容是「美麗的碧綠色」海水。魚雷外表「像是包覆著銀白色的磷光,那是空氣從馬達排出造成的效果」。

他說:「那是個美麗的景象。」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死亡航跡:豪華巨輪露西塔尼亞號,扭轉一戰的致命十八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