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法國人帶你逛羅浮宮: 看懂大師名作, 用問的最快! 

Comment Parler Du Louvre Aux Enfants

NT$350NT$277save21%

已售完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不論懂不懂藝術,

羅浮宮典藏了上萬件藝術瑰寶,

涵蓋人類七千年文明與歷史,

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此生必遊之地」。

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名作多如繁星的博物館,

究竟該怎麼逛——更重要的是,該怎麼看——才能不虛此行?

 

■千里迢迢去到羅浮宮,你的腦袋裡是否曾經出現下列反應?

□羅浮宮大得像迷宮,怎麼逛才不會累得半死?

□為什麼那麼多人擠在那幅畫前面?

□錯過哪些作品等於白來了?

□好像只有我看不懂……還是別開口問,以免被人家笑……

□糟糕,孩子現在問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怎麼辦?

博物館,是現代人學習人類文明與藝術、科技知識的殿堂。進入博物館,就像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讓我們去羅浮宮來一場時空旅行吧!

 

● 羅浮宮:此生不可錯過的「聖地」!

位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不管是否對藝術感興趣,它是世人心目中此生必遊的「聖地」之一。

● 立體的百科全書!

羅浮宮建築本身有900年歷史,上萬件館藏涵蓋了人類7,000年歷史。多元化的收藏,讓它可說是一部「立體的百科全書」。

● 法國藝術史學家擔任「導遊」!

法國藝術史學家擔任嚮導,用最生活化、平實的語言,帶領讀者自由穿梭只再現於羅浮宮內的7000年時空!

不論你是已經去過羅浮宮、正計畫一遊或是期待未來有機會前往,甚至滿足於紙上神遊一番即可,本書將帶領你從法國人的視野看待這座全世界視為人類重要資產的寶庫,不再入寶山空手而歸!

 

本書特色:

◎「博物館」祕密大公開!

◎解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不需要具備任何藝術史基礎

◎隨心所欲、隨看隨懂

「大師名作問與答」範例:

  • p.56《米羅的維納斯》的米羅是誰?為什麼不幫她裝上手臂?

「米羅」是地名而不是人名,同時也是指希臘的米羅斯島。島上的一個農夫在一座古老劇院的附近發現了這座雕像。過去我們會把雕像遺失的部份修補起來,現在則是盡量避免,因為殘缺的雕像勝過拙劣的修復。

舉例來說,十八世紀有一座名為《波呂克斯》(Pollux)的雕像,本來是義大利王子博蓋斯(Camille Borghese)的收藏,毀損的雙臂經過修補後,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賣給羅浮宮。那雙補上的手臂讓雕像看起來像拳擊手,後來雕像卻被確認其實是擲鐵餅的人!

 

  • 大衛的《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禮》中,拿破崙為什麼看起來沒有很矮?這幅畫是不是有作假?

這一點上,大衛沒有作假,而是把他畫在那些要不是坐著、就是站在台階下的人旁邊,讓他處於比所有人都還要高的位置,藉此傳達他主宰一切的意象。

不過,約瑟芬在這幅畫中看起來很年輕,其實當時她已經是外祖母了,而坐在中間主席台上的蕾蒂莎(Laetitia)——皇帝的母親——當天她因為跟拿破崙起了爭執,所以其實沒有出席這個典禮!但大衛還是把她畫進來了,因為這幅畫的重點不是要描繪皇室成員的真實關係,而是一種宣傳工具,因此必須將所有人美化,並提供一種和諧、權力在握的形象。

 

台北市民族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李秀珍、專任美術老師林政榮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黃光男博士   聯合推薦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專文推薦

 

 

【譯者簡介】

侯茵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曾任新聞編譯、活動企畫。譯有《喬艾兒的異想屋》、《髒蕾莉的寶藏》等書。喜歡閱讀與旅行,兼職翻譯活絡腦細胞。

李建興,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各類書種編輯、路透新聞編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失落的符號》、《殺手的祈禱》系列等數十冊。聯絡方式:samsonli@ms12.hinet.net

周明佳,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畢業,喜歡閱讀,譯有《艾蜜莉的日本求生記》、《拉美西斯二世》等書。

目錄

4 推薦序: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謝哲青(文史工作者)

8 前言

10 什麼是大師名作?

18 什麼是博物館?

28 羅浮宮的前世今生

30從城堡到博物館

35從皇室收藏到國家收藏

37如何決定參觀路線?

39參觀羅浮宮要做哪些準備?――和孩子一起盡興而歸的訣竅

41到羅浮宮,該看些什麼?

 

44 大師名作這樣看!

48 1《書記官坐像》/作者不詳

52 2《有翼聖牛》/作者不詳

56 3《勝利女神像》/作者不詳

60 4《米羅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作者不詳

64 5《聖禮拜堂的聖母聖嬰像》/作者不詳

68 6《聖路易的聖洗盆》/穆罕默德.伊本—札因 (Muhammad ibn al-Zayn)

72 7《奴隸》/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76 8《克羅頓的米洛》/皮杰(Pierre Puget)

80  9《馬利的馬群》/庫斯圖(Guillaume Coustou)

84 10《聖方濟接受聖痕》/喬托(Giotto di Bondone)

88 11《蒙娜麗莎》/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92 12《田園合奏》/提香(Tiziano Vecellio)

96 13《迦拿的婚禮》/維諾內塞(Verones)

100 14《算命師》/卡拉瓦喬(Caravaggio)

104 15《羅林大臣的聖母》/范.艾克(Jan Van Eyck)

108 16《愚人船》/波希(Hieronymus Bosch)

112 17《自畫像》/杜勒(Albert Dürer)

116 18《相會在里昂》/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20 19《沐浴的沙巴》/林布蘭(Rembrandt)

124 20《天文學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28 21《亞維農的聖殤》/卡爾東(Enguerrand Quarton)

132 22《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克盧耶(Jean Clouet)

136 23《基督在木匠的店裡》/喬治•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40 24《農人家庭》/路易或安東•勒南(Louis or Antoine Le Nain)

144 25《塞瑟島朝聖》/華鐸(Antoine Watteau)

148 26《鰩魚》/夏丹(Jean-Si méon Chardin)

152 27《龐巴度侯爵夫人》/莫里斯•康坦•德•拉突爾( 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

156 28《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禮》/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60 29《梅杜莎之筏》/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

164 30《自由女神引領人民》/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68 31《沙爾特大教堂》/柯洛(Camille Corot)

 

172 附錄

174 收錄作品年表

175 作品位置一覽表

176 羅浮宮相關實用資訊

179 圖片來源

【推薦序】

一起再次出發吧,帶著純真的心!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

 

繪畫的故事雖然饒富深意,但我們常因為歷史的複雜性而感到難以親近。然而,如果我們暫時將這些繁瑣的細節抛諸腦後,單純地沉浸於故事的美妙之中,我們便能重拾與生俱來、對美麗事物的感受力。

——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繪畫的故事》作者

 

1997年,我荷著重重的背包,一個人走上環遊世界的路。在那個對未來、對人生都還不確定的青春歲月,那是一趟重新認識世界,也找尋自我、定位自我的旅程。在世紀末的不安之中,我走過了苦難神聖的南亞印度、帕米爾高原的臨界天堂、風塵跌宕的中亞絲路,以及人文薈萃的歐洲大陸。

 

還記得第一次無所事事地漫遊在巴黎街頭,我穿過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描寫的拱廊街,來到貝聿銘改造的巴洛克方庭。羅浮宮,在我眼前緩緩展開。

 

當年憑著學生證,可以買到便宜的博物館通行證,我常在右岸的杜勒麗花園或歌劇院大道稍做停留後,便奢侈地待在羅浮宮裡。許多人類文明史中傑出的心靈在此交會,徘徊於傳統與創新的衝突之間,藝術家出於創造的本能,協助我們溝通、解構並詮釋這個世界。透過不同藝術形式的表現,引領我們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帶給我們慰藉、愉悅與美的感受。

 

我流連在提香、卡拉瓦喬、華鐸、德拉克洛瓦與大衛之間。一整天的時間,往往就這樣在無所事事的美好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或令人驚異的木乃伊棺,而是位於第18廳、法蘭德斯巴洛克大師魯本斯於1622~25年間完成的24幅大型聯作。總計長達三百平方公尺的畫布中,他以寓意象徵的手法,描述法蘭西波旁王朝創建者亨利四世的王后瑪麗.德.梅迪奇傳奇浪漫的一生,從少女、為人妻、攝政,一直到兒子路易十三成年。魯本斯這組精彩的巴洛克傑作,融合了時代寫實和幻想的繁複裝飾,以極具戲劇張力的舞台光影效果鋪陳出屬於十七世紀的瑰麗華美。

 

魯本斯的作品充滿了文藝復興人的睿智與博學,多采多姿的閱歷充分展現在他的繪畫中。他的作品中大量使用典故與隱喻,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素養,那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巴洛克世界會頓時成為繁雜無章的紊亂。大部分的人在欠缺歷史理解的前題下看到這組聯作,總是不假思索便行色匆匆趕往下一站。

 

收藏於羅浮宮的魯本斯,可以說讓我重拾了對藝術史和考古學的研究熱忱。幾年後再回到巴黎,我不再只是個旅行者,而是初窺藝術堂奧的年輕學者,學習以不同的觀點,重新省視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藝術精品。

 

藝術史是一門有趣的科目,是研究美術(Fine Art)與其圖像和形狀、使用材料的歷史發展的科學。藝術史也研究、描述美術在當時和當地的美學觀與普世價值觀條件下的文化作用,以及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用簡單平易的語言來說,就是:這些陳列在博物館的物件究竟想對我們說什麼?藝術家在當時用什麼來創作?創作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這些藝術家真正在想些什麼呢?

 

畢卡索曾說:「我十幾歲的時候就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了,但是我卻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人間的磨難與滄桑,會讓我們忘記像孩子般去端詳這個世界。在歷經漫長的生命探索與嘗試後,畢卡索終究回歸到藝術的本質:生活與生命,就像法國南部拉斯科岩洞穴(Lascaux),以及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Altamira)裡壁畫上那些奔跑的野牛、巨象與山豬一般,簡單有力地傳達原始的生命悸動,表現最自由的心靈與筆觸。

 

像孩子一樣地觀看,像孩子一樣地大聲發問,這才是藝術的原點;回歸事物的核心,用最簡單的問題與答案,回應孩子與初登藝術殿堂的朋友;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藝術,以最單純的好奇心探索宇宙。最偉大的藝術與最真實的生命之美,是以開放、自由的態度,去感受世界具體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學院派的專業術語與令人挫折的歷史解說。

 

從純真出發,藝術之美將成為直觀、坦然的生命態度,不再只是字裡行間的冷硬敍述。

獎項名稱

台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

延伸內容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法國人帶你逛羅浮宮: 看懂大師名作, 用問的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