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從先知到先知的花園【暢銷百年經典紀念版】

NT$280NT$221save21%

3 件庫存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別再抱怨「人間不值得」!

從先知到先知的花園,從人間風景到自然萬物,從追尋真理的價值到向宇宙的一切存有致敬……

紀伯倫跨越歲月長河,將從生到死的道理化為炙熱深情的散文詩,

宛如飢渴心靈的一汪泉眼,指引我們步上最清醒、最有意義的坦途。

 

 

【本書特色】

  • 收錄紀伯倫絕筆遺作《先知的花園》,完整總結先知思想與智慧。
  • 一部人間清醒、宇內和諧的「身心靈小聖經」,2023發行百年紀念版!
  • 靈性語言搭配親手畫作,讓閱讀沉浸在愛與美的終極境界。

 

《先知》出版後舉世驚艷,而《先知的花園》則是從紀伯倫遺稿中整理而來的續作,市上絕少流傳,卻是詩人耗盡生命、等待千年的「重生之書」。內容記述先知回到出生的島嶼,向人們傳遞他旅居漂泊十二年間獲得的啟迪,在經歲月洗禮的真知灼見中展現對命運的理解、豁達和慈悲。

紀伯倫走過顛沛流離的生命,在《先知》與《先知的花園》中展現了不同的關注,前者著重人情世故和處事價值,後者轉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兼以詠歎日月星辰萬物依存,可謂一脈相承又別具視野的體悟。

n關於無知或智慧,他說:

別說我有智慧,除非你認為人人皆有智慧。我是尚未成熟的果子,緊緊攫住樹枝,直至昨日我都還只是樹上的花朵。也別說你們之中任何人無知,因為我們是生命之樹上青翠的樹葉,而生命本身超越智慧,必然也超越了無知。

 

n看著晨光下消融的露珠,他說:

露珠所映之朝陽並不比太陽黯淡,你靈魂中所映照的也不遜於生命本身。露珠反射日光,因它與光並無分別,你映照生命,也因你與生命實為一體。

 

n他評價一般人眼中沒有生命的石頭或星星:

你若能探測靈魂之深,衡量宇宙之高,你會聽見一種共同的旋律,那旋律之中石頭與星子齊聲歌唱,完美交融。

 

紀伯倫跳脫宗教與傳統的束縛,在二書中以格外清晰的意識牽起世界與萬物的關連。他所闡揚愛與美的終極信念,自內而外洞察了生命的價值,這正是如今與疫情戰爭共處的惶惑年代,我們亟需尋獲的信仰與力量。

 

 

【推薦人】

政大阿拉伯語系退休教授/鄭慧慈、諮商心理師/鐘穎——專文導讀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宋尚緯(詩人)、林達陽(詩人、作家)——誠摯推薦

 

【名家讚譽】

—關於《先知》

Ÿ紀伯倫的作品像個飽經滄桑的老人,講述為人處世的哲理,於平靜中流露出淡淡悲涼。——中國作家冰心

Ÿ紀伯倫是最早從東方揚起的風暴,他橫掃西方,為西海岸帶來了鮮花。——美國總統羅斯福

Ÿ世界將從這位黎巴嫩天才身上看到很多東西,他是二十世紀的威廉.布萊克。——法國雕塑大師羅丹

Ÿ真理就在這裡,以黎巴嫩式的美、音樂和理念所表達出來的真理。這是一本小聖經,讓那些準備接受真理的人去閱讀,去迷戀。——《芝加哥晚報》

Ÿ《先知》具有東方蘇菲精神,闡述了許多高尚且富有哲理的教誨,文筆輕柔優美,如潺潺流水,有迷人的音樂感。——黎巴嫩著名文學史家漢納.法胡里

 

—關於《先知的花園》

Ÿ我閱讀紀伯倫已有數十年。此書開頭並不令人驚艷,但隨著閱讀的深入而變得非常有趣。書中充滿了哲理,所以不要急於讀完。五十年來,我每天都讀一點,它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書。——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

Ÿ紀伯倫的文字充滿詩意,讓我不時停下思考。我經常引用書裡精彩的語錄。如果你喜歡紀伯倫,《先知的花園》絕對不輸《先知》帶來的啟發。—書評網站goodreader 讀者

Ÿ這本《先知》續作應該放在各地的書架上。每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此書通俗易懂,語言流暢優美,思想雖然複雜卻蘊含深刻的道理,為讀者帶來了平靜、滿足與滋養。—書評網站goodreader 讀者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 1883-1931)

 

生於黎巴嫩,少時負笈美國之後又遠赴巴黎學繪畫雕塑,展現了結合詩人、哲學家與藝術家的才華。紀伯倫以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淵博的見識述說生與死的智慧,字裡行間充滿讓靈魂自省的哲理。

紀伯倫的一生經歷生死離散,卻沒有放棄創作,致力於傳揚愛與美的理念。一九二三年出版《先知》英文版,轟動世界文壇。其餘著作包括《折斷的翅膀》、《淚與笑》、《瘋子》、《先驅者》、《先知的花園》等,無不深刻雋永,為千萬讀者提供心靈慰藉。

西方世界評價《先知》為「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被譽為與泰戈爾《吉檀迦利》齊名之作,包括披頭四、甘迺迪總統、羅斯福總統、甘地、羅丹、冰心等中西名家,無不受其啟發。

 

譯者—何雪菁

臺大外文系畢業,現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曾任職非營利組織與航空顧問公司,相信人生經歷都會成為翻譯的養分,而翻譯工作也澆灌生命的土壤。特別喜愛心理學、哲學與文學。

目錄

輯一《先知》

  • 船隻將至
  • 婚姻
  • 孩子
  • 施予
  • 飲食
  • 工作
  • 快樂與悲傷
  • 房舍
  • 衣物
  • 買賣
  • 罪與罰
  • 法律
  • 自由
  • 理性與感性
  • 痛苦
  • 自我認識
  • 教導
  • 友誼
  • 說話
  • 時間
  • 善與惡
  • 祈禱
  • 享樂
  • 宗教
  • 死亡
  • 告別

 

輯二 《先知的花園》

  • 歸來
  • 花園
  • 國家
  • 夢想與思想
  • 距離
  • 夜晚
  • 歲月
  • 露珠
  • 孤獨
  • 石頭與星星
  • 上帝
  • 赤裸
  • 存在
  • 心靈之果
  • 遠離
  • 重生

導讀

先知話語中的對立與合一

諮商心理師/鐘穎

 

還有人不認識紀伯倫嗎?還有人未曾翻讀過《先知》嗎?他的話語早已滲透了這個世界,哪怕您可能是初次聽見他。

這本小書的結構簡單,第一部《先知》談的是先知阿穆斯塔法即將返鄉,返鄉前,這個他曾居住了十二年的小鎮居民央求他分享他這些年來所領悟的真理。而第二部《先知的花園》則是阿穆斯塔法返鄉後的故事,他回家後沒多久再次離去,這次他不知所蹤。他的去來正應了《福音書》裡的那句話:「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因為他們看得太遠,愛得太深,以致於忽略了自己走得太快的步伐。

紀伯倫是否以阿穆斯塔法自況?他不被理解的哀傷說明了我們心中永遠有兩種需求在激盪:歸屬感與自我實現。作為凡人的先知同樣深陷這種兩難,一方面我們需要親友家人的撫慰與肯定,一方面我們又需要追隨內心的指引,最大程度地成為自己。無論我們滿足哪一種,都會因為失落了另一種而哀傷。

這再度說明了人的衝突本質,而紀伯倫在書裡也多次暗示我們內在固有的對立:陽光與陰影、母親與孩子、聖人與罪人、正直者與墮落者,甚至直接以〈快樂與悲傷〉、〈罪與罰〉、〈理性與感性〉作為書中的篇名。

換言之,阿穆斯塔法的深邃並不是表現在神秘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而是表現在對衝突的意識,他看見的不是「道」,而是心理學家榮格所稱的兩極(opposites)。他清楚地意識到萬物總是彼此依存,「所有一切,都相依相生」。

人之所以能獲得超脫,是因為我們願意看見和接納自身的對立面,它會擴大我們對世界的覺知,總而鬆動我們對世界舊有的假設。換句話說,關注陰影(shadow),會為人帶來「腦內風暴」。而我們想追求的超脫,必須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達成。

因此,我們見到的其實是一個迥異於禪宗的傳統,禪宗公案中常出現「喝」與「棒」來當作止息提問者妄念的手段,但紀伯倫提供的路徑卻很不同。他的詩句裡大量採用了自然風景,諸如:風與海,花與鳥,土地與天空。他不截斷思緒,而是提供象徵。又有誰不被這些景物給感動呢?紀伯倫的詩之所以是跨文化的,正因為他所使用的象徵是跨文化的。

讀者同樣會注意到,他若在此處提及上帝,便會在他處提及「內在更偉大的自己」。很顯然,他並不認為上帝是自外於人的存在,相反地,祂映照著人人共通的大心,或者榮格心理學所說的自性(Self)。只有能觸及內在神聖的人,才會在外界看見神聖。只有深知自己是神聖一份子的人,才會將他人視為神聖。大心連結著彼此,從而使渺小的我們變得永恆。

紀伯倫的詩句因此處處透露著榮格的洞見,也處處反映著自性的靈光和他個體化(individuation)路上的風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何以在《先知》與《先知的花園》兩篇詩集裡,率先發問的都是女性,前者是女先知阿米特拉,後者是他小時候的女玩伴卡麗瑪。

用榮格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她們是阿穆斯塔法的引路神(psychopomp),帶領他從異界返還人世,她們也是男性心中的靈魂(anima/阿尼瑪),阿穆斯塔法因此才能從雙唇中吐出智慧的語言。同樣地,當紀伯倫在此處提及神時,也會在他處提及「人」。「他人便是你更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要我們把鄰居當成彼此的神。但他人雖是道路,生命卻只能自己獨享。

就是這樣彼此矛盾的話語,讓許多讀者百思不得其解紀伯倫的意思。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受,那麼這正是他想達成的效果,他不要你拘泥於文字,不要你的心中滿是信條,卻沒有真正的信仰。

他為此感到哀傷,榮格也為此感到惋惜。我們是如此看重對錯黑白,看重非此即彼,從而讓生命失去流動性,並輕易而唐突地評價他人,引發許多痛苦的紛爭。因此書裡才特別指出,到達彼岸的途徑從來不是知識,也不是領悟。而是在這兩者之間,「有一條秘徑,你必須找到,才能與全人類合為一體,從而與自己合而為一。」

這種對人心的「宗教性」,而非對實體宗教的強調,正是本書的特色。有意思的是,它也是佛教的特色。「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我來看,《金剛經》與紀伯倫的意旨,並無二致。

每年我都會和學生分享這本小書,我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日後的人生若是遇見了困惑,身邊有人可以請教最好;如果沒有,那就回來翻讀《先知》與《先知的花園》吧!裡頭的東西或許你暫時還不明白,但時間將教會你一切,這本書也會幫助你成為一個成熟且有智慧的大人。都說紀伯倫的文字是黎巴嫩獻給西方世界的禮物,但我想多數人同樣贊同,這本書更是獻給每個人的甘泉。特別是那些對傳統宗教與哲學感到煩膩的人們,它將會是你探求生命之謎的最佳嚮導。

二十年過去了,它依舊在我的書架,陪伴著我在現實的大地歌唱,在想像的天空中遨翔。請讓本書一起陪伴著你,那將流傳千古的話語。

內容連載

孩子(先知)

接著,一名胸前懷抱嬰孩的女子說,告訴我們關於孩子吧。

他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己而誕生的子女。

他們透過你而存在,卻不來自你。

儘管他們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而非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居處給他們的身體,卻不能給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你即便在夢中,也難以造訪。

你可以盡力模仿他們,卻不要追求使他們像你,因為生命從不倒流,也不耽溺昨日。

你是弓,你的孩子是注滿生命力的箭,他們從你這裡向前飛行。

弓箭手瞄準的路徑朝向無垠,祂以自身力量將你彎曲,使祂的箭飛得又快又遠。

當你在祂手中彎曲,讓自己心懷喜悅吧。

因為祂雖愛那飛翔的箭,也愛堅實穩固的弓。

 

友誼(先知)

接著一名年輕人說,告訴我們關於友誼吧。

他答道:

你的朋友是你獲得回應的需求。

他是你的田野,你在此播下愛,並心懷感恩的收割。

他是你的食糧與暖爐。因為你帶著飢餓前去找他,為求安寧而尋覓他。

當你的朋友說出心聲,不要害怕自己內在浮出的否定聲音,也不要保留附和的念頭。

即使他沉默不語,你的心也不要停止傾聽他的心;

因為即便沒有言語,在友誼中,所有思想、欲望與期待都將誕生且彼此共享,箇中喜悅並非任何人獨有。

 

與朋友分別時,不要悲傷;因為你最愛對方的部分在他離開時,可能格外清晰,就像登山者站在平地,能更清楚看見山脈。讓友誼沒有目的,唯一的目的只為了使心靈更加深刻。

因為除了揭露自身秘密,愛若追求任何其他東西,便不是愛,而是一張撒下的網,只能抓到無益之物。

為朋友保留最好的自己吧。

如果他必須經歷你生命潮水退去的時候,也請讓他見到滿潮之時。

若你去找對方只是為了消磨時間,這是何種友誼?

在你想好好度日時,再去找對方吧,因為朋友是要填滿你的需求,卻不是你的空虛。

在甜美的友誼中,要有笑語,也共享歡快。

因為正是在露珠般的小事裡,心找到自己的早晨,重獲生機。

 

露珠(先知的花園)

那天早晨,曙光尚未染白天色,他們一起走在花園裡。望向東方,他們看見太陽冉冉升起,因而靜默。

過了一會兒,阿穆斯塔法指著太陽,說「露珠所映的朝陽不會不如太陽。你靈魂中映照的生命也不遜於生命本身。

「露珠反射日光,是因為它與光並無分別,你映出生命,也因為你與生命實為一體。

「當你被黑暗籠罩,告訴自己:『這陣黑暗只是尚未誕生的曙光。儘管夜的苦澀將我包裹,然而,晨光終將降臨,落在我身,如同降落山丘。

「當百合上的露珠在黃昏收攏自己的圓潤,不就像你在上帝心中擁抱自己的靈魂。

「露珠若說:『千萬年間,我不過一度曾是露珠。』請告訴它:『你難道不知,千萬年的光華,此刻都閃耀在你的圓滿之中?』」

 

石頭與星星(先知的花園)

一日,希臘人伐卓斯走入花園。他的腳踢到石頭,因此心中發怒。他彎身撿起石塊,以低沉嗓音說:「你這無生命的死物,竟擋住我的路!」然後將石塊拋開。

天選而備受鍾愛的阿穆斯塔法說:「你怎會說它是『死物』?你在這座花園如此之久,難道還不知道,此處沒有一物死去嗎?所有的一切都活在白日的瞭然與夜晚的恢弘裡,煥發光芒。你與那石塊本是一體,唯一的差異只有心跳。朋友啊,你的心跳得更急,不是嗎?是啊,只是那顆心並不平靜。

「石頭或許跳動著另一種節奏,但我說,你若探測自己靈魂之深,衡量宇宙之高,你只會聽見它們響起一種旋律,在那旋律之中,石頭與星子齊聲歌唱,完美交融。

「如果我的話語無法觸動你的理解,就靜待下一次曙光吧。如果你因為自己盲目絆到石頭,就對石子出聲咒罵,哪一日,當你的頭在空中碰上星子,難道你也將詛咒星辰嗎。終有一日,你將如孩子採摘鈴蘭般,集起石頭與星子,那時你將明白,所有一切自有生命,芬芳無比。」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從先知到先知的花園【暢銷百年經典紀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