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古事記──完成於8世紀最古老的日本國史
〔作者〕 太安萬侶
〔年代〕 和銅5年(712年)
〔卷數〕 3卷
〔分類〕 歷史書籍
【背景】根據記憶編修而成的最古老國史
西元645年,日本正值飛鳥時代。當時掌握朝廷權勢的蘇我入鹿,被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及中臣鎌足(後來的藤原鎌足)等人謀殺後,入鹿之父蝦夷於府中焚火自盡。這一連串的事件,史稱「乙巳之變」。據傳,《天皇記》等眾多史書,也在此次事變中一併燒毀。
天智天皇之弟天武天皇下令編撰國史,替代佚失的《天皇記》及殘缺不全的《國記》,命記憶力超群的稗田阿禮背誦各地流傳的《帝紀》和《舊辭》等歷史古籍。
在那之後過了大約40年,元明天皇下令,命太安萬侶根據稗田阿禮的記憶,於和銅五年(712年)完成《古事記》的編修。此後,由於《帝紀》與《舊辭》盡數失傳,因此內容涵蓋神話時代至7世紀推古天皇時代歷史的《古事記》,被認為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書籍。
《古事記》完成後,獻給元明天皇,但原稿已佚失,僅留下數本傳抄本流傳後世。
【概要】上至神話時代,下至推古天皇的歷史記載
《古事記》由上、中、下共3卷構成。上卷以序文為開端,記述《古事記》形成的背景,接著描述「開天闢地」(盤古開天地)的創世神話,記載伊邪那岐命與伊邪那美命二尊男女神明,如何攜手創建日本列島,共結連理,誕下天照大御神與須佐之男命等眾多神明,以及天照大御神之孫邇邇藝命,從眾神仙居高天原降臨人世的「天孫降臨」等事蹟。
除此以外,上卷還包括其他著名的日本神話,如天照大御神躲藏在石洞中的「天岩戶」、須佐之男命擊退八岐大蛇、因幡白兔等故事。
中卷以第1代天皇神武天皇從九州地區東征,在大和(今奈良縣)興建朝廷為開端,記載第2代天皇綏靖天皇至第15代應神天皇等早期天皇與皇室成員的族譜與事績。中卷亦收錄倭建命(日本武尊、神話人物,傳說他力大無窮,協助倭王開疆擴土。)討伐熊襲、神功皇后遠征新羅等功績。可說是由一半神話、一半歷史事件所構成。
下卷基本上算是一部史書,記錄第16代仁德天皇至第33代推古天皇的族譜與事績。第24代仁賢天皇之後的記述較為簡明扼要,後世推測,這是因為與《古事記》編纂時間相近,當時認為無須詳細記述所致。
【關注】使用「變體漢文」的文體
據稱,《古事記》的編纂是為了向人民展示皇族繼承天照大御神血脈,身為神族子孫的正統性。由於當時尚無記述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等日語文字,因此採用「變體漢文」,以漢語漢字標示日文發音來進行書寫。
此外,《古事記》在記述上並非只是平鋪直述,記載枯燥乏味的歷史事件,而是充滿趣味橫生的故事性。如果翻譯成白話文,相信現代人也能體會古典韻味之所在。
此外,《古事記》穿插了許多詩歌,是其另一個特色亮點,全3卷總計收錄112首和歌。
【影響】完成後,長期被世人埋沒
貴為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在完成後,並未獲得後世的青睞。部分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古事記》並非正史,而是為了滿足皇后的雅興和皇子教育所編修。
《古事記》未能廣為流傳,因此長期以來,幾乎不見任何相關的研究討論,僅在鎌倉時代出現過一本名為《古事記裏書》的簡單注釋書籍。然而,到了江戶時代中期(約1650年到1750年),研究日本古代傳統的國學逐漸興盛,《古事記》也開始受到眾人矚目。
接著,江戶時代後期,國學家本居宣長將《古事記》視為最重要的古代典籍之一,著手進行《古事記》的注釋與考證,耗時30多年,完成44卷的注釋書《古事記傳》。從此,《古事記》逐漸廣為人知。
然而,隨著知名度大增,開始有人質疑《古事記》或許是後世編寫的偽書。因為各大官方史料中從未出現《古事記》的相關記載,也無從考證稗田阿禮這號人物是否真實存在。在偽書論中,有一派認為只有序文為後世經手,另一派則主張原文寫於平安時代或鎌倉時代。在此必須聲明,當今歷史學界的主流意見,並未將《古事記》歸類在偽書範疇之內。
【伊藤老師短評】
總結來說,《古事記》是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這既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其價值所在。《古事記》的存在提醒著我們,除了共同的語言和外型特徵,擁有「共同的神話」也是重要的民族定義。如此貴重的一本書,眾人卻把焦點擺在該書內容的真偽,這種評價根本毫無意義。若真要檢討真偽,其他民族的神話也勢必遭殃。這就是一種多元性,大家心照不宣就好,無庸贅言!
■萬葉集──完成於奈良時代收錄數千首和歌的作品集
〔作者〕 大伴家持?
〔年代〕 奈良時代末期
〔卷數〕 二十卷
〔分類〕 歌集
【背景】收錄不同階層人士創作的和歌
《萬葉集》是現存日本最古老的和歌總集,普遍認為完成於奈良時代末期,總計20卷,收錄7世紀前葉到天平寶字3年(759年)這約130年間創作的詩歌,加上傳統歌謠,約4500多首和歌。《萬葉集》書名中的「萬葉」(万の言の葉),意思正是「許多詩歌」。
然而,《萬葉集》的編書過程並不明確。關於編輯人員,也有多種見解,有人說是奈良時代的貴族橘諸兄,也有人說是同為奈良時代的貴族歌人(和歌詩人)大伴家持。目前的主流意見認為,《萬葉集》並非一開始就是編纂成總計20卷的歌集,而是把多本已編修的歌集蒐集在一起,最終由大伴家持統一彙整而成。
《萬葉集》中收錄了4500多首和歌,作者橫跨各個社會階層,包括皇族、貴族等顯貴男女,以及低層官員、邊境守衛、江湖藝人與農民等人,此外也包括許多作者不詳的作品。
順帶一提,原著已不復存在,現存最古老的傳抄本為11世紀末葉,平安時代留下的版本。
【概要】從歌詠男女愛情到邊防戰士的悲嘆
《萬葉集》中所收錄的和歌,根據內容大致分為3類:「雜歌」、「相聞歌」、「挽歌」。雜歌描述宮廷生活及旅行光景,相聞歌歌詠男女愛情,挽歌則是哀悼他人死亡的哀歌。
此外,根據和歌的創作年代,分4個時期。第1期從7世紀初到672年的壬申之亂,接著銜接第2期到和銅3年(710年)遷都平城京,再來接續第3期到天平5年(733年),最後為第4期到天平寶字3年(759年)。
《萬葉集》的代表詩人,包括曾先後任天智天皇與天武天皇兩兄弟妃子的額田王、天智天皇之子志貴皇子、貴族、低層官員山部赤人、柿本人麻呂、山上憶良、大伴旅人(家持之父)、女歌人大伴坂上郎女(家持的姑母)等人。其中,當時額田王貴為天智天皇的皇后,仍赤裸裸的向前夫大海人皇子(後來的天武天皇)歌頌情感的和歌:「遍地茜色草,皇宮禁地眾人行,往來紫草野,原野守護可曾見,君舞衣袖隨風揚」,被視為《萬葉集》的代表作品之一。
另一方面,《萬葉集》中不僅收錄了達官貴人的和歌,亦摘錄許多平民詠頌的詩歌,此乃其另一大特色。例如,從東國徵召來防守九州沿岸的防人──也就是邊防戰士,經常被迫進行嚴苛的任務。《萬葉集》中亦收錄了不少防人歌詠的和歌(防人歌),其中尤以「孤子手抓韓衣袍,淚如雨下泣悲鳴,無奈棄之守空寂,再無慈母懷中抱」的詩句最為有名,描述防人不得不留下已失去母親的孩子們,獨自出任務的悲痛情感。
此外,《萬葉集》也收錄了「東歌」。東歌是以當時統稱為東國(今長野縣、靜岡縣、關東地方)及東北地方南部方言詠唱的和歌。
【關注】平假名與片假名的起源
《萬葉集》完成之際,當時日本尚無假名文字。因此,歌集中所收錄的和歌,都是借用漢字的音讀與訓讀,也就是真名,來標記日文的讀音,此稱為「萬葉假名」。
為了在書寫上更快速方便,萬葉假名的字體透過草書體(「草假名」)的拆分和簡化,筆畫逐漸減少,後來又歷經數次的簡化過程,最終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與「片假名」。就這層意義來看,《萬葉集》可說是日本特有的日文標音系統的最早起源。
此外,由於「東歌」等是以當時的方言歌詠,因此《萬葉集》也是研究方言的重要資料。同時,這些東歌和防人歌也提供了珍貴的線索,幫助我們了解古代平民的生活和情感。
【影響】日本年號「令和」的出處典籍
《萬葉集》超越時代,廣為眾人翻閱流傳,對後世歌集的影響深邃悠遠。後來在國學興盛的江戶時代,荷田春滿、賀茂真淵、本居宣長等國學家,更將《萬葉集》視為日本文學的根本,積極進行研究。
話說回來,2019年5月1日開始的日本新年號「令和」,也是出自《萬葉集》。「令和」二字,取自《萬葉集》第5卷中的32首和歌序文:「……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這是天平2年(730年)正月,大伴旅人在宅邸梅園舉辦「梅花宴」,邀請山上憶良等約30位賓客,於宴席中歌詠梅花歌的序文。
在此之前,日本年號皆取自中國典籍,「令和」是第一個選自日本古籍的日本年號。
【伊藤老師短評】
課堂上,有時我會用萬葉假名開點小玩笑,例如飆車族愛用的「夜露死苦」(請多指教)、「佛恥義理」(遙遙領先),或日式小酒館常用的店名「多戀人」(許多愛人)等。《萬葉集》收錄多達4516首的和歌,這麼多首詩歌,其中當然也包含了一些讓人無言以對或過於直白的內容,令人不禁感慨,無論在哪個時代,人性的本質都沒什麼太大改變!
■竹取物語──儘管寫作年代和作者皆不詳,卻是「日本最古老」的古籍著作
〔作者〕 不詳
〔年代〕 平安時代前期
〔卷數〕 不明
〔分類〕 物語
※物語是一種日本文學體裁,具有散文性質,後引申為故事、傳記、傳奇等意思。
【背景】物語始祖
《竹取物語》的真正完成年份不可考,普遍認為時間落在平安時代前期,大約9世紀末到10世紀前葉之間。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道:「物語起源始祖乃竹取老翁」,因此《竹取物語》亦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語文學。
完成於奈良時代的《萬葉集》之中,亦有長歌提及竹取老翁與天女的內容。由此推測,8世紀左右,便已出現《竹取物語》的雛型。
儘管作者身分不明,但故事中對貴族的描寫細膩,因此普遍推測作者來 自上層階級。此外,故事中存在強烈的反體制元素,因此有人認為,作者可能是對當時掌握宮廷勢力的藤原氏一族,抱持敵視態度的非主流貴族。
《竹取物語》的原稿已不復存在,現存最古老的傳抄本,是13世紀室町時代初期,據說由後光嚴天皇親筆謄寫的版本,但現在也僅留存部分內容。現存最古老的完整版本是室町時代末期的傳抄本。
順帶一提,本部著作最常見的書名為《竹取物語》,亦有其他不同名稱,諸如《竹取老翁》、《輝夜姬物語》、《竹取》等。
【概要】從竹子出生的公主與富士山的由來
故事大綱如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婦,以採竹維生。某天,老翁在竹林發現一株竹子在發光。走近一看,發現竹子裡坐著一個3吋(約9公分)大的小女孩。老翁與老婦決定把小女孩帶回家扶養,並將她取名為「嫩竹的輝夜姬」。
不可思議的是,短短3個月後,輝夜姬便從3吋小女娃,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貌美動人。輝夜姬的美貌吸引眾多男子慕名前來求婚,其中不乏來自京城的5名貴族公子。然而,輝夜姬無意出嫁,遂一一向貴公子們提出無理的要求,要他們取來「蓬萊玉枝」、「火鼠裘」、「佛御石缽」、「龍首珠」、「燕子安貝」這5種稀世寶物(其中只有「蓬萊玉枝」實際存在),才答應求婚。想當然耳,貴族公子無人成功。
輝夜姬的傳聞最終傳入帝君(天皇)的耳中,希望迎娶輝夜姬入宮,卻依舊遭其回絕。趁此次機會,輝夜姬告知老翁:「吾乃月中人,近日即將返鄉。」終於來到啟程這日,輝夜姬詠唱一首詩歌,獻給帝君:「是時候說道別。每當身披天羽衣,必當憶起帝身影」,並留下長生不老藥,重返天上。
據說帝君傷心欲絕,將輝夜姬贈與的長生不老藥燒毀於山中。從此,那座山便被稱為「不死山」(即富士山)。
【關注】融合諸多傳說的文藝創作
人從竹子誕生,是中國或東南亞神話常見的模式。《竹取物語》融合了不少這類神話和傳說的元素,打從一開始就是一篇虛構的創作故事,這點是其獨特之處。
而且,《竹取物語》不僅是神話與傳說的結合,更具有架構完整、首尾連貫的特色。就這層意義來看,稱其為「日本最古老的故事」,絕非言過其實。
此外,普遍認為《竹取物語》也是最早使用假名文字書寫的物語文學之一。從這點來看,《竹取物語》可說是日本獨特文學創作的起源。
【影響】即使在現代社會也大受歡迎的輝夜姬物語
《竹取物語》自古便受人喜愛,廣為閱讀。除了《源氏物語》,10世紀的《大和物語》、《宇津保物語》,以及11世紀《榮花物語》和《狹衣物語》等著作,也都曾提及《竹取物語》的存在。
《竹取物語》目前一般多以《輝夜姬》的名稱出現。由於故事架構完整,今日依舊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以繪本、電影、動畫、漫畫等多種形式呈現,深受大眾喜愛。例如,平成25年(2013年)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輝耀姬物語》上映後,在國際間獲得熱烈的迴響。
該片已被翻譯成英文、義大利文、德文、印地文、俄文、羅馬尼亞文、西班牙文、法文等多國語言,在全球播放,享負盛名。
但實際上,直到近期,大約昭和時代以後,《竹取物語》才受到學術研究的關注,在此之前,只被視為普通的童話故事,未能獲得學者的青睞。
【伊藤老師短評】
《竹取物語》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因緣際會下,有機會與某人相遇、相知、相惜,對方終有一天會離我們遠去。所以在相聚的時光裡,我們應善待彼此,成為對方的依靠,至死不渝。除非對方去到猶如月球般遙遠的地方,永遠不再回來,否則離別的心情,總是令人難以平復。想來如此深刻的情感,古今中外,不分男女老少,始終不變。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