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讀
1第一印象難以抹滅
初次見面的瞬間印象,會影響日後的人際關係
◆相同的訊息,不同的順序
鳥類會將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移動物體當做母親,對其抱持長久的依戀。這種學習功能稱為「銘印」(Imprinting),會在瞬間建立,而且記住一輩子。人類也有同樣的特性,初次見面時的第一印象,會長期左右後續的人際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艾許(Solomon Eliot Asch)[註1]的實驗證明了這件事。他把受試者分成兩組,把描述某虛構人物性格的形容詞,分別告訴兩組受試者,但是依照不同的順序告知。他告訴第一組受試者,那個人有智慧→勤勉→衝動→愛批評→頑固→嫉妒心強;告訴第二組受試者那個人嫉妒心強→頑固→愛批評→衝動→勤勉→有智慧。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知道他給兩組的資訊完全相同,但順序恰恰相反。
◆任何事都是第一個最重要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提供的是完全相同的資訊,但兩組所想像的人物性格卻大相逕庭。
第一組先聽到較討喜的性格特徵,對此人的印象是個性好、能力強,但稍有小缺點;第二組先聽到較不討喜的性格特徵,對此人的印象很差。也就是說,一開始聽到好的訊息者,雖然後來也聽到不好的訊息,仍會抱持好印象;而一開始聽到不好的訊息者,雖然後來也聽到好的訊息,仍會抱持壞印象。從這個實驗的結果可知,最早進入腦中的訊息會固著為記憶,長久持續下去。艾許稱此為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註2]。
第一印象不只是看到本人後得到的印象,還包括與對方見面前的事前資訊;相當於求職的履歷表、相親活動的照片或周遭評價,或做生意時打電話給顧客的對話。因此,要給人好印象,就必須有效突顯最初提供的訊息。
2真正的心情顯示在左臉
印象與情緒由右腦負責,所以真實感情容易出現在左臉
◆左臉真心,右臉撐場面
人類的臉並不是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對稱。只要照鏡子確認一下,就可知道左右臉有微妙的差異;同樣地,表情也並非左右對稱。
對這個主題,心理學家薩克姆(Harold A. Sackeim)與古爾(Ruben C. Gur)做過實驗。首先,讓受試者表現出六種基本表情中的五種(驚訝、恐懼、嫌惡、憤怒、悲傷),並拍下照片。接著將照片從鼻梁正中央分為兩邊,將每張半邊臉的照片做成鏡像合成照片。完成的照片有三種表情:①原本的表情,②右臉照片合成的表情,③左臉照片合成的表情。
比較這三種照片後,結果顯示,強烈表現出五種基本表情的是③左臉照片合成的表情。也就是說,內心狀態比較容易從左臉的表情表現出來。據此認為,左臉表現真實感情,右臉則是撐場面的表情。
之所以會如此,與右腦負責印象與情緒,左腦掌管語言與邏輯思考有關。腦部與身體的關係,因錐體交叉(Pyramidal Decussation)[註3]而左右相反,所以情緒在左臉的表現比較強烈。如果你覺得很難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或許可以仔細觀察對方的左臉。
6腳的動作騙不了人?
人的目光幾乎不會觸及腳。正因如此,腳更能顯露出真心
◆雙腿併攏坐著是警戒的姿勢
與人接觸時,第一眼看的應該是臉,其次是手,很少會看到腳。大多數人也不會注意自己的腳,因此,腳經常顯露出潛意識(Unconscious)[註4]中真正的心情。換句話說,腳或腳尖的動作容易表現出人的真心,很難騙得了人。
坐在椅子上時,你的雙腿是否併攏?或者是交叉?若是併攏,感覺上態度恭敬,但是與對方有距離,並有所警戒,也可能是表示不希望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
男性坐下時雙腿大開,表示對對方是開放、友善的態度。不過,在電車等公共場所,不顧他人困擾而雙腿大開的人,驕傲自大,但其實是個膽小鬼。正因為膽小,所以要過度放大自己、威嚇周遭。
女性很少在坐時雙腿大開。坐時稍微張開腿的女性屬於大剌剌、心胸開闊的類型。
無論男女,坐時腳向前伸長,可能表示對談話不感興趣,覺得很無聊。另外,做事不認真,想敷衍了事時,也會出現這種坐姿。
有些女性在雙腿併攏坐時,會將雙腿斜放。這是因為她們意識到,這種坐姿能強調自己的美腿。也可說她們是自我意識過剩(Extreme Self-consciousness,譯注:將自我存在感過度放大、過度關注自己的心理情況。當覺得有人在注意自己時,因而產生彆扭、害羞、難為情等情緒的不自然存在感,這種感覺就是自我意識過剩)、自傲的女性。
許多女性的坐姿是腳踝交叉,或膝蓋併攏、膝蓋以下呈八字形。前者大都不太在意旁人、幼稚,同時也是浪漫主義者、愛幻想;後者多為工作時活力充沛、表現出色、有上進心的女性,且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
◆蹺腳表示放鬆?
坐時蹺腳可能是放鬆,也可能是有不安或煩惱的事。頻繁換邊蹺腳可能是感到無聊,想轉換心情。
女性在男性面前蹺腳,可能是希望對方對她感興趣;換邊蹺腳時若特別賣弄風情,更有這種可能性。上方的腿若晃來晃去,是想調戲、誘惑對方的訊號。這樣的女性往往被認為在性方面較積極開放。
蹺腳時哪隻腳在上方,也可看出不同的心理狀態。左腳在上的人積極、開放,有自說自話的傾向。右腳在上的人可能略微內向,對任何事都相當克制。
◆抖腳是為了緩和壓力
抖腳[註5]也是表示不安或緊張的動作。據說腳的振動傳達到腦神經,具有緩和緊張與壓力的效果。也就是說,這種動作通常出現在人們感到緊張或不滿時。
一旦開始抖腳,周圍的人就會感到不快,本人內心也會感到緊張與壓力。從這一點來看,抖腳不只表示不愉快的情緒,或許也讓本人產生多餘的心力去思考緊張不安的原因。
對話時,膝蓋或腳尖若是對著對方,表示對對方有好感,或對談話興味盎然。相反地,膝蓋或腳尖若是偏離對方,則表示拒絕對方,或對談話興趣缺缺。
———————————————–
[註1]所羅門‧艾許:生於波蘭,研究對他者的印象如何形成的理論,包括初始效應等等;也發展社會心理學理論,以實驗證明從眾(P88)心理。
[註2]初始效應:第一印象(包含與人見面前的傳聞等事前資訊)長久影響後續的判斷,稱為初始效應。相反地,從時間序列位置上較近期的評價來決定印象,則稱為新近效應(Recency Effect)。
[註3]錐體交叉:運動神經由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開始,經內囊→中腦→橋腦,直到延腦,其中有百分之八十是由相反方向交叉。這個神經通路稱為錐體路徑(Pyramidal Tract)。
[註4]潛意識:被稱為實驗心理學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重視「意識」層面;奧地利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則重視「潛意識」層面。佛洛伊德的「潛意識」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他認為潛意識是容納被壓抑的記憶與衝動之處,榮格則認為潛意識有更廣泛的意義。
[註5]抖腳:膝蓋微微晃動。成了習慣動作後,除非他人指出,通常自己不會察覺。據說是因為很像窮人因寒冷而發抖的樣子(譯注:日文原文意思為「貧窮的搖晃」),才有此名稱。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